又到清明节。每逢此时,“死不起”的焦虑和吐槽便在网上弥漫开来。有报道称,现今殡仪馆的骨灰盒动辄几千至上万元,而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至2012年全国平均火葬花费已涨至1万元以上。殡葬业已数次进入“中国十大暴利行业”,有的地方墓地价远超房价,而且,每隔十数年还要再“交租”。
冰冷的数字背后映射的是殡葬业的乱象。火葬作为节约土地木材资源、移风易俗的新型殡葬形式,是由政府倡导推广的,然而,近年来,从运尸费到防腐费、化妆费、寿衣费,再到火化费、场地费、牌位费、墓穴费等等,不知衍生出多少收费项目,似乎每个环节每道槛都要用金钱来“通关”,直令生者难堪,逝者更是死得没有尊严。
殡葬业本应具有
公益色彩,多次进入“中国十大暴利行业”,实有突破伦理底线之嫌。
商业社会,可以在商言商,但有些钱却是不能赚的,尤其是公权出面,更须谨慎。但恰恰是“公”字头的殡葬机构揭开了“殡葬市场化”的大幕!一套寿衣外边卖几百元,殡仪馆要几千元;明明是火葬,但却备着成行成市各种层次的棺材,即便“最便宜”也价格不菲……其所诱导催化出的奢华殡葬之风,已令节俭易俗的火葬完全变味。至于围绕火葬链条演化出的名目繁多的乱收费乱涨价,其无序和无所顾忌,已到了公众难以忍受的地步。难怪有网友吐槽,“连死人都不放过”。显然,殡葬业大赚死人钱,伤的是民众的感情,损害的则是政府的形象!
而公众疑惑的是,这些年媒体对殡葬业乱象没少报道,舆论更是不断鞭笞声讨,民政部门也多次发文规范,却屡禁不止。其中原因,首先是社会管理理念上抛弃了殡葬业的“公益”属性。日前有报道说,广州等地正酝酿推行基本殡葬费由政府买单,但是,若不能真正落实殡葬业的“公益”属性,恐怕政府买单基本殡葬费之后,死者家属仍会感到“负担不轻”,因为,其他附带的费用远超这些基本费用。
其次则是现行管理体制的弊端所致。众所周知,历年来,各地殡葬业都为民政局属下机构所垄断,在对殡葬业治理的过程中,民政部门既当裁判又是
运动员,在扯不断理还乱的利益牵绊下,所谓的治理也就可想而知。比如,将“准入审批权”转化成“经营独占权”,独此一家,别无分店,人们明知挨宰也无可奈何。近来,有些项目虽不需审批了,民企也进入殡葬业,但民营墓园因地位身份的限制,又不得不与国有墓园形成价格联盟,最终是“公”与“私”演起双簧,遭殃的还是
消费者。
要让人们从“死不起”到“死无忧”,就要对殡葬业大动手术,将其真正当成公益事业来办,作为主管殡葬业的公权力部门,应彻底从经济利益的转盘中脱身,否则,殡葬业乱麻可能永远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