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妈妈、姐姐,快呀,电影就要开始啦!”端着小板凳拉着妈妈的手,拼命跑向电影放映场。这是记忆深处不舍放弃的幸福时光。
上世纪八十年代,不少偏僻地区还是缺电状态,电视未能普及,儿时的娱乐项目也就是挖泥土、扔石子、掀纸片等,农村文化生活唯一的就是看电影,这也算是一种高档娱乐了。每次有电影队放映影片时,片场总是座无虚席热闹非凡,看电影还成为很多孩子心中的期待。
而我对于看电影这事,除了喜爱之外,一直在心里存有另一份骄傲,因为我的三姑父就是一位放影人,如果去晚了没位置,就可以跑到三姑父的机位旁,那是在影场中央,视角绝佳,而这时,我会微笑着接收同村孩子的羡慕眼光!这兴奋的情绪会给一周的生活带去美好的心情,而放影机旁三姑父的形象也变得伟大起来!
三姑夫曾在北京当兵,1975年退伍回到家乡后,当了大队会计,拿着工分,勉强持家。军队的生活培养了三姑父严谨而独立的个性,而这些个性让他在任何工作岗位都有着出色的表现,再加上复员退伍军人的身份,两年后,他便被上调从事银幕电影宣传工作,经过培训,拿得合格证书,成为人民公社电影队的一名正式队员。
那时候我们村的电影队,由三姑父与另一名退伍军人组合而成,拿30元一个月,相当于当时大队书记的待遇,1986年涨至每月70元。但这工作并不轻松,那时乡村没有电,放电影的装备加上发电机一起有400多斤重,只由姑夫与同事两人加两辆老式自行车拖运安装,有时需要分作两次运送。就这样,三姑父与他的同事,在五六十个自然村间来回穿梭奔忙,无论严寒酷暑,从不停歇,日吃千家饭,夜睡百家床。
他们除了放电影之外,还需要做采编的工作。每次转点之后,白天就在该点采集、编写新人新事,制作幻灯片,新片上映,为帮助观众看懂、看好电影,还要编写映间解说词。
所幸的是,老百姓对电影队总是热烈欢迎。电影队每到一个大队,大队书记就会请放映员在放映前利用幻灯,帮助宣传国家政策和大队的新人新事。傍晚时分,在村民的帮助下,搭银幕、扛楼梯、架喇叭,一阵忙活将电影装备安置妥当。夜幕降临时,四面八方的农民点着火把,打着电筒,来到放映场地,场景好不壮观热闹。这也让三姑父忘记了疲惫,深感辛苦没有白费。
那时三姑父每个星期都会领一次片,换一次内容,科教片、故事片、戏剧片、新闻片等都有,早出晚归的工作生活已成习惯。当有好片如《红楼梦》、《碧玉簪》、《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白蛇传》、《少林寺》等,每晚还要转点放映三四个村点,通宵不眠不休。有时,电影放到天亮,幕上快看不见影子了,观众仍坚持看完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有一些青年还一连跟着电影队看了几个点,大饱眼福。观众的热情让三姑父很开心有这样的工作。
有时,农家孩子满月、老人做寿、房子完工也会请三姑父去家中播放影片,前期交给大队的片租费25元一次,后期涨到50元一次。这在很大程度上再次调动了三姑父这些放映员的积极性,工作虽然辛苦,但有了上级与群众的支持鼓励,工作中也充满了快乐与自豪。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政策的调整,时代的变化,三姑父辛辛苦苦从事了二十多年的放映事业后,在两鬓斑白之际,毫无说法地回到了家,有人也对他说:“看你年轻时,那么辛苦,现在老了,还不如乡镇一个杀猪的。”
现在三姑父在家除了看电视新闻,关心一下时事,就是去建筑地做小工,每天辛苦地与泥桶、砖瓦相对。看着满头白发的三姑父奔忙的身影,不免感慨,他的两个儿子已出人头地,一个空军,一个老总,两个孙子也十分可爱聪明,他本可以过着与儿孙同堂的安乐生活,可是他只愿一份小工的苦乐自知。
不管怎么样,现在,让三姑父去影院看电影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而电影这曾经让他骄傲的事业,似乎已成为他不想触及的节点。
作者:胡玲金沙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