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钱玉趾先生是金坛儒林人,现定居四川成都。去年,本报曾刊登钱先生的《在成都亲历地震》一文,介绍了他在大地震期间的感受和经历。“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前夕,钱先生又发来此文,讲述了他深入地震遗址的所见所闻,以及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情况。
在“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前夕,我来到地震灾区彭州市,观看了白鹿镇的中法桥、白鹿镇九年制义务学校及小鱼洞大桥等地震遗址。汶川大地震的震中在映秀镇,与位在东边的彭州市区相距40公里(直线距离),比汶川县城到震中还近。因此,地震对彭州造成的破坏很大,灾情很严重。
白鹿镇位在彭州市区之北,西距映秀40公里,镇西侧有条白鹿河,清澈的河水从北向南流去。白鹿河上有座“中法桥”,是法国传教士鱼霞松任“下书院”院长时,亲自设计修建的。白鹿镇上有一座法国人修建的“领报修院”,又称“上书院”,相当于大学级别的天主教学院;还有一座法国人修建的“下书院”,则相当于小学级别的学校。“中法桥”横跨于白鹿河上,是两孔拱桥,由全石料建成,桥身坚固,造型颇富艺术性。此桥历经1947年、1953年、1982年的特大洪峰冲击,皆岿然不动。可是,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中法桥”轰然坍塌半边,两孔桥只剩下一孔,桥面坍塌大半,成了一座真正的断桥,再也无法通行。但是那一孔浑圆的拱洞,已经成了震不垮的坚韧的标志。
白鹿镇九年制义务学校,位于白鹿河西山丘的台地上,校门对着白鹿河,校后方是山坡。从白鹿镇到学校,都是从中法桥上过去。现在,桥成了断桥,我们只好从桥南边河底间隔的垫石上徒步过河。我走到学校最后的两栋教学楼之间,从上下左右扫视,我发现东边的三层旧楼没有倒塌,但是墙上有许多裂缝,表层剥落,每一扇窗户的玻璃都被震碎,有的只空留着窗框;西边的新楼也是三层,每层有四间教室,但是墙体、门窗全部完好,全部墙面平整、洁白、光亮,像是不久之前粉刷而成。全校除这两栋楼外,其余房屋全部倒塌(学校已迁至板房学校上课)。两栋教学楼原在同一平面上(标高相同),楼与楼之间是水泥修建的广场,地震的强大力量使新楼(包括地基)整体抬高了2.8米,相当于抬高一个居民楼楼层的高度。抬高的剪切线在两楼中间的广场中部,剪切线上的水泥地板破裂成大小不等的碎块,呈30°~45°的倾斜。大自然的威力令人惊骇!
为了了解这种现象,探索汶川大地震的特殊性,地震科学研究专家已在这栋楼的北侧挖掘了一条很深很长的探测沟槽,听说已经获得了很有价值的数据资料。
小鱼洞大桥在彭州市北的小鱼洞镇,西距映秀30公里。大桥于1998年开工建造,1999年竣工,全长187米、宽12米,共4孔,主跨40米,属钢架拱桥。大桥横跨湔江,巍峨壮丽,宽阔平坦,坚如钢铸,是通向龙门山风景区的必经之桥。2007年8月15日,为研究三星堆遗址铜器原料来源,我作为四川省科普作协科考队的成员,赴龙门山镇考察铜矿历史,就是从小鱼洞大桥上飞驰而过。桥下的湔江更是赫赫有名,《华阳国志·蜀志》载:“鱼凫王田于湔山,忽得仙道……”古代的湔山下的湔江源出汶川县城西南,有学者认为,大禹出生在汶川石纽山顶刳儿坪,长大后是顺着湔江向南向东去治理洪水的。
现在,呈现在我面前的坚固大桥,已成W型,任何车辆与人畜都无法通过。当你站在桥头,谁都会惊叹地震的破坏力是如此强大!桥头矗立着立体的“5·12”巨大字模,周身呈蓝黑色,庄严而肃穆;在“1”字上书有“小鱼洞大桥遗址”。
据初步统计,在汶川大地震中,彭州市遇难952人,失踪676人,受伤6770人。小鱼洞镇98%的房屋倒塌,全镇几乎被夷为平地,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异常惨重。地震无情人有情,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工作,始终积极,高效、有序地进行着。全彭州市,政府安装活动板房有67726套,搭建的板房学校有34所;农民自建的安置房有47781套。一路上,都可以看到许多活动板房、正在修建的房屋、道路等。在小鱼洞大桥遗址的东侧,正在建造新的大桥,援建单位是福建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新桥桥长276米、宽13米,地震参数峰值0.20g、抗地震烈度8级,预计2009年9月竣工。这是福建省对口援建彭州的项目之一。
我相信,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彭州的百姓,汶川大地震灾区的百姓一定能够重建自己的美好家园。
作者:钱玉趾金沙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