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编者按:以“全球视点,聚焦亚洲,关注财富”为宗旨的香港《亚洲财富》杂志,于今年8月号刊载了杂志特约撰稿人、《金沙周刊》记者孙慨撰写的《金坛,有容乃大方寸地》一文。该文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了金坛的历史人文,客观真实地介绍了今日金坛的经济、文化,为金坛在香港乃至亚洲地区树立了良好形象。现转载以飨读者。 金坛是个很有些特别的地方。 虽然,在长三角,金坛是个很不起眼的普通县级市;在苏南,金坛因与昆山、江阴这样一些在中国属于地位显赫的“大县”共处同一个区域而黯然失色。但是,金坛的独特之处似乎并不在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由此凝结而成的知名度,而在于她有一种由历史和地理特色所聚积而成的人文情怀,一种别具一格的地域民众性格和城市风格。 南北融合地,东西包容者 金坛位于常州以西,距沪宁高速有30分钟的车程。城区被一条早年为运粮而开凿的丹金漕河所分割,东、西城区又由南新桥、北新桥等四座桥梁所贯通。 11万人口的城市,恬静、安逸,又充满了不断改变旧我的活力和渴望进取的激情。 金坛人普遍操一种类似于普通话的苏北腔,但仔细听,又不似扬州话那般柔顺,也不像镇江话那样硬朗,而是在柔嫩之间揉杂了一些山东、河南话那样的清脆、干爽。但是,几乎所有的金坛人都对另一种更为纯正的金坛话心怀敬意,那是一种纯粹脱胎于吴侬软语的金坛方言,金坛人就像敬重祖先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说方言的传统,因为金坛人知道,这是他们的城市走向现代化的根,是起点;忘记起点的人,永远不知道自己走得有多远。 语言彰显的是凝重的历史,正如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授郭熙先生1999年在金坛调研方言后所评论的那样,金坛方言的多样性和有机揉合,是不同地域文化的相互渗透和共进。 事实也确实如此。金坛的历史,现存方言是最有力的佐证。 金坛建于唐武后垂拱四年(即688年),战乱和天灾,使人口增减不定,盛衰无度。清咸丰10年(1860),太平军围攻金坛城110天,城中7万居民仅剩3000,后又遭入侵英军和清军的屠杀,金坛原住地人所剩无几。兵荒马乱的年月,一批河南人、山东人,但更多的是长江以北的扬州、泰州等地人,或因饥荒,或因战乱,陆续迁徙至金坛,与幸存于城郊的金坛本地人融合成了一个新的金坛人群体。前者大多生活在金坛以西的七、八个镇,而后者,金坛的原居民,大多生活在金坛东南的五、六个镇;于是由苏州话和山东、河南腔相融合的普通话就成了流行的官话,而原居民的吴侬软语,因交流的局限性仅限于家庭和私人空间。 这样的历史,这样的历史所造成的人口结构以及由此逐年累积的文化特质,造成了金坛人十分珍贵的一种宽阔胸怀和包容精神。仅从语言的使用看,狭隘和保守已被理性和开放所取代;而从一系列的经济建设、城市规划、以及民众生活看,金坛人杂取南北各式人等的文化优势所表现出来的,既有对传统的尊重,又有对代表着前进方向的力量始终不渝的借鉴和争取。 个性决定着思维,思维又指导了行动。 金坛有一家拥有上万名工人、年产出口服装居江苏省第一位的服装企业,名曰晨风集团。她的最底端在金坛的农户家中(该集团扶持农民种桑、养蚕产茧),而她的最高端在美国、在欧洲最流行的服装信息发布会和销售市场。人们所看到的只是设计、生产和销售,而不易被人关注的生命线的两端,恰恰维系着传统和现代。 在市区颇具现代气息的金沙广场,白天常常是群众性****、文娱表演以及****团体大型活动的主要场所;而到了傍晚和周末,老少男女放风筝、打太极拳、溜旱冰,热闹异常。就在广场的一侧,是已有50年历史的新花街,另一侧,则是承载过历史的静静的漕河,人们三三两两,谈笑闲聊,倘徉在宽阔整洁的沿河大道。 与周边人口来源相对单纯的溧阳和武进等地相比,金坛人之间彼此更像一家人,所以恶性案件的比例并不高,人们的生活安定而宁静。但另一方面,金坛人又特别乐于接受外来的人和物,在城市公交车上,说普通话的人常常会受到特别的礼遇,而外地来的擦鞋女,也能在城市得到一片相对固定的场所从容地谋取生计。 茅山与洮湖 中国古人最为得意的居住地莫过于依山傍水,而按照政治思想家的设计,人类最为理想的生活地应当是山水面积相当又不至于超过半数,余者为可耕作的农田。这样,山聚气脉,水养人性,地产丰粮以衣食人民。 如果不是上帝特别偏爱,就是政治思想家一定从金坛这个地方获取了灵感,因为金坛境内有茅山一座,洮湖一池,而二者又面积相当,并恰恰共占960平方公里的40%,余者540多平方公里均为肥沃的良田。 茅山乃中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香火终年缭绕,上海及苏锡常和南京一带城市人,长年慕名上山进香,图茅山菩萨“照远不照近”之利。虽今日主峰已为友邻句容所分享,然,国内四座坤道院之一的乾元观却独立金坛一侧,为四方香客所叩拜。但茅山惠泽金坛人的,不仅限于旅游,还在于山地的资源。近百年的产茶历史使南方来的外乡人,可以不知金坛,却不可不知茅山青峰、雀舌等名优绿茶,并且由此而知金坛“就是那个产茅山青峰的地方”。 而10万余亩的洮湖(又名长荡湖),以盛产蟹虾闻名长三角和港澳,不足两米水深的湖,水草丰嫩,极为适宜蟹虾生长。2000年,洮湖一位网围养殖户,自己出资在香港开了个长荡湖螃蟹新闻发布会,引起轰动。次年,金坛又以洮湖螃蟹在港获得“皇后”桂冠而再度被关注。金坛人依着这一山一水,借着茅山之气脉和洮湖之灵气,尽情地张扬着自己的个性。 所以,尽管金坛这个地方没有特别让人铭记的特产,但只要季节适当,茶叶和螃蟹却是金坛人送给客人最为贵重的礼物。 被沪宁工业圈所背向的金坛,更多地还是呈现出农业城市的特征,呈现出田园牧歌式的现代版生活;在二十****末,金坛曾经创造了水稻单产连续三年在江苏省名列第一的历史。由此,人们也可以看到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作用于传统农业时,金坛人的勤劳与聪明。 段玉裁与华罗庚 与邻近的市相比,金坛不具备丹阳那样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也缺乏宜兴“教授县”那样崇尚知识的久远历史。但有一个清代朴学宗师段玉裁,有一个现代数学泰斗华罗庚已足以令友邻所钦羡。金坛人自己也确曾以此为傲,以此为荣,并且贯彻在对后代的教育和现实金坛的重塑之中。 在金坛,家有子女的学习奖状是农家人最引以为豪的,也是城市居民心中最贵重的装饰。以华罗庚名字命名的江苏省华罗庚中学,历年高考都名列常州地区前茅。1998年,当这个学校一个叫罗斌的学生以704分的成绩摘取了江苏省理科状元的桂冠时,金坛人像打了胜仗的罗马人那样传颂着自己的英雄。 在金坛城,最美的风景莫过于书店,最显目的摊位是报刊零售点。金坛电视台曾以《金坛城里书店多》为题拍摄了专题片,在美国播出;金坛的《金沙周刊》也以头版特稿的形式分别对金坛刻纸、巨村龙灯以及老字号“开一天”等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品牌予以持续的关注,引起了域内外读者热切的关注。 2004年6月,新华社两名记者在金坛调研,有一个现象引起了他们特别的兴趣:金坛的文化大厦、广播电视中心、博物馆、图书馆,无论其建筑规模还是内部软件设施,都堪称国内县市一流水平;还有从幼儿园、小学到高中的校舍,更是金坛特别耐看的地方。金坛人对文化和教育的投入可谓毫不吝啬。而****机关的办公地,却在一幢上****80年代初建造的四层小楼上。两名记者颇为感慨:这是真正在做实事的****! 金坛得益于文化的熏陶,未来金坛的进步也将依赖于今天对教育和文化事业的投入,金坛人深知个中道理。 金坛仅有54万人口,几乎是苏南人口最少、面积也是最小的一个县级市。金坛的地理位置,由于处于苏锡常板块和南京板块两个高地之间的边缘,显得有些孤单和落寞;金坛的工业产品鲜有与苏锡常大型企业相关联的,这也正是金坛****致力于“积极融入苏南经济板块”的迫切需求。2006年,沟通南京与常州以及宜兴等周边地区的两条高速将贯穿金坛境内,也许,金坛的独特,正是在这种渐渐的融入中愈加显得突出。 在金坛******的门口,有两株巨大的梧桐树,与之相连的是一整片杉树林。每到傍晚,成千上万的鸟儿栖息枝头,叽叽喳喳,并落下一地白色的鸟粪;但没有人惊扰它们,它们也仿佛早已把金坛当成了自己的家。在最近三年前后创建了江苏省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之后,金坛人凭借这样的气魄和内涵,这样的胆识和智慧,争取再用四年时间创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城市。为金坛人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碧水地,把现代金坛建成一个生机盎然的绿色田园。 金坛,这是一个始终在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城市,一个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借鉴了历史与他人的经验、充满了勃勃生机的城市。 金坛,一个与众不同,让人向往的城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