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采姑娘的小蘑菇 于 2016-7-25 11:24 编辑 <br /><br />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8.1%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关注大学生就业骗局,60.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有大学生在求职时上当受骗。在各种大学生就业骗局中,最常见的形式是披上电子商务、金融投资、微商外衣的借壳传销行为(61.0%)和“包就业”“包分配”陷阱(60.2%)。 又到一年毕业季。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找工作成了头等大事。然而因为种种原因,许多求职路上的大学生会掉入精心策划的求职陷阱中,从而蒙受损失。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8.1%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关注大学生就业骗局,60.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有大学生在求职时上当受骗。在各种大学生就业骗局中,最常见的形式是披上电子商务、金融投资、微商外衣的借壳传销行为(61.0%)和“包就业”“包分配”陷阱(60.2%)。其他还有:虚假招聘信息(56.8%),非法中介陷阱(56.1%),索要培训费、体检费骗局(50.7%),外地上岗薪水高骗局(25.5%)等。 毕业于北京某211大学的张凯(化名)读大四时曾被骗入传销组织,不但损失了学费,还为此耽误了课程,延迟毕业一年。“当时有老乡说自己进了一家大公司,员工里有博士和辞职的公务员,让我也去,还把待遇和发展前景说得天花乱坠。我正为找工作发愁,上了这么多年学,特别想毕业以后有出息,报答父母,就相信了他。”张凯回忆说。当年6月,他以回家照看生病的父亲为由,向学校申请休学一年,拿着8000元学费,瞒着父母跟老乡到了湖南株洲。而之后在外漂泊的8个多月,对他来说就像一场噩梦。 “到了所谓的‘公司’以后,我交了5000元费用,和其他员工被安排在几间出租屋里接受培训,跟老员工一起跑客户。公司有专人监督员工工作,以防有人逃走,伙食也很差。那个老乡说自己家里有困难,向我借了2000元以后就失踪了。”张凯说,几天以后他反应过来,这根本不是什么正规公司,而是一个传销组织。之后一次外出谈业务,他找准机会偷偷逃到了火车站,买了到苏州的火车票,打算去投奔离自己最近的同学。 到达苏州以后,张凯又不好意思让同学知道自己的经历,到了一家饭店打工,打算把学费赚回来以后回家过年。但是两个月以后,即将放寒假,张凯耐不住家人催促,只能带着手头的几百元回了家。“直到新学年开学,要交学费,我才告诉父母这件事。面对他们伤心又失望的脸,我感觉特别愧疚”。 就读于天津某高校的郑林(化名)身边也曾有同学被骗入传销组织。“我的大学室友被她的同学以兼职为名骗进了传销组织。那个同学通过网上联络到她,说他那边兼职工资很高,她告知父母后就去了,接着就失去了联系。她的父母又是报警,又是求助媒体,甚至叫上亲戚前往她同学的城市去找她,我们作为同学也帮忙转发寻人消息,大家找了将近一周才把她找回来”。
哪些原因导致大学生求职屡屡上当受骗?调查显示,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防范意识差(70.5%)被受访者视为最普遍原因。其他原因还有:大学生求职心切而盲目选择工作(69.0%),大学生对劳动合同法不熟悉、法律维权意识缺失(62.1%),学校缺乏对学生求职的相关指导(44.5%),相关执法部门的打击力度不够(39.7%)。 在郑林看来,大学生遭遇就业骗局,甚至误入传销组织,一个很普遍的原因是轻信熟人,另一个原因是学校宣传教育不够。“现在学生兼职都没有一定的保障,我们会在学校里收到各种各样的兼职传单,学校和一些网络招聘平台的信息过滤机制并不完善,难保其中没有虚假招聘信息”。 郑林认为,大学生找工作时应该警觉一些,对于来路不明的招聘信息,就算开出的条件再好,没有确实保障的情况下还是不能轻信。 如何防止大学生陷入就业骗局?调查中,69.4%的受访者建议公安机关严厉打击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64.7%的受访者建议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加强对毕业生的求职教育,58.7%的受访者希望教育部及时发布防骗警示,50.1%的受访者建议大学生找工作时提前作好职业规划,45.0%的受访者建议毕业生入职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有83.9%的受访者呼吁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中加入专门的“防骗”课程。
卐 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