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回顾我这60年来的生活经历,不禁感叹国家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1939年7月17日,我出生在直溪直里村的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949年4月24日金坛解放时,我才11岁。记得那是一个细雨濛濛的夜晚,大家刚吃过晚饭,正是掌灯时分。忽然,村里到处传来阵阵敲门声:“老乡,别害怕,开开门,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一时间整个村子都沸腾起来,大家纷纷开门迎接解放军,我家还为他们烧水、煮饭、让铺。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告成立,全国人民无不欢欣鼓舞,积极投入到新社会的建设中,生活也有了起色。
上世纪50年代,我家的住房是祖辈留下的一间半破瓦房(旧社会半间不用交税)和两间土墙茅草房。1962年初,我高中毕业后被选送到镇江读书,那年母亲刚刚去世,腊月底我结婚了。我们家兄弟三人,我是老三,分家时我分得一间半破瓦房,父亲跟我们生活。当时的住房十分破陋,称得上有36个地窗,72个天窗,后墙的承重远离墙基,摇摇欲坠,下雨时,家中都无处躲藏。无奈之下,我选个日子将后墙推倒重新砌正,给房子动了一次“大手术”。
后来,由于邻居搬迁,我家又接上一间,成了二间半,并将原来的房子修缮了一下,居住条件有所改善。这时,我已有了独立的家庭,生下了三个儿女。对于房子还不敢有太大的奢求,只想着能够避风遮雨。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82年,我们生产队率先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家承包了六亩多水稻田,三亩多棉花田,头一年的收入就达1000多元,那时候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了。我家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经济上有了一定的积累。1983年7月,我们搬迁了宅基地,重新建造了四间排山盖网砖的房子,既有阁楼又有平台,建房面积达100多平方米,当时全村仅此一家。另外,我们还有三间砖墙瓦房为辅房,住房很是宽敞,房前屋后还有果树花木,十分惬意。
1995年我退休后,一家人进城谋生,儿子去南京打工。后来家里的积蓄逐渐多了,2000年就在金溪新村购置了一套100平方米的新房,当年10月20日乔迁入住。城里的居住条件虽然没有农村宽敞,但生活设施比较齐全,出门购物都很方便,我还做了小区业主委员会的成员。
我和老伴是同龄人,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60年来,我们俩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人生有起有落。如今,适逢太平盛世,我们过着愉快的生活,怡享天年,真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们相信,年轻一代一定能够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王扣庚金沙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