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爆竹声中一岁除,总将新桃换旧符”。春节的到来,仿佛能将人世间的一切晦气、霉气、浊气一扫而光,俨然普天下的万物生灵就可以太平了。人们把所有的好话、祝福和祈祷都留在这个节日。
大红的春联映红了男女老少的脸,簇新的衣裳迷乱了父老乡亲的眼。到处是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开开心心的拜年声。不过,这种春节的风景,只有在丰衣足食的年代、和谐的年代。在一些特别的年代,春节的滋味却是异常复杂,甚至弥漫着浓烈的火药味。
我的年龄不大,才逾花甲两载,我却品尝过两种不同年代里的春节滋味。21岁之前,我一直住在邻县小镇上,我的家就在十字街口向南不远处。由于公私合营好几年了,家中弟兄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读初一的时候,我身高1米30、体重27公斤,标准的自然灾害身材。所以,那时候天天巴望过年,因为,一到过年,能够吃上肉,穿上不带补丁的衣裳,不用给兔子割草了,父母亲也不会骂我们了。可是,有一年的春节却让我傻眼了。
那一天大清早,屋外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哨音嘹亮。我很纳闷,大过年的,怎么搞得像紧急集合?我寻着嘈杂的声音跑到十字街口,向东一看,桥上红旗招展,人头攒动,一群穿着破旧服装的职工、老太太叽叽喳喳,有的肩头挑着挑箕,有的推着独轮车,靠近石桥大码头,人们不停地上上下下,上来的是空担子,下去的是重担子。看上去,他们那样地卖力,仿佛今天不是春节,而是农忙节。原来,响应上面的号召,这是一个“千军万马支农忙”的春节。
到了1960年代后期,春节的滋味又变了。那些年的春节,总是以“北风那个吹”拉开帷幕。白天,是一场接一场的辩论会、批斗会;夜里,有人巡逻守夜,严防阶级敌人破坏、资本主义复辟。到了除夕和大年初一,大队革委会还要邀请在外工作的人员召开座谈会,不是为招商引资,而是为阶级斗争。口号声、呵斥声、争吵声盖过稀稀拉拉的爆竹声,声色俱厉代替了和颜悦色。
有一年正月初一,天空中,彤云密布,地面上,冰雪覆盖,这本应是洋溢着欢乐、吉祥气氛的日子,大队的批斗会却在加工厂的轧米机旁召开了。一群“死不悔改”的走资派,包括吹吹哨子的生产队长被押上了台。其中,有一个生产队长是雇农出身,解放前给地主放过牛,是共产党把他从死亡线上拯救过来。为了报答党的恩情,在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他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赢得了广大百姓的信任,入了党,当上了农村最基层的干部。在批斗会上,他对造反派们强加给他的莫须有罪名不能接受。当造反派反绑他的双手,让他胸挂木牌、低头认罪时,他却昂首挺胸。这时,造反派们冷不丁地将他一推,这位队长一个趔趄,把头撞破了,殷红的鲜血汩汩地流淌。台下的人们怔住了,眼睛里噙着同情和愤怒的眼泪。这就是“文化大革命”的春节。在那个特别的年代,人类的情感和心灵都被扭曲了,异化了。
改革开放之后,《春天的故事》唱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春节,又重新成为老百姓喜庆的节日,呈现给人们的是一幅靓丽、多彩的图画。
作者:黄生龙金沙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