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金坛桥东的县府路,不长,东西朝向,与中山路相连。这条路,其历史、知名度、影响力与城里其它老街相比,差得远了。
县府路,一听名字,便知道是县政府门前的路。以城市的首脑机关命名一条路名,这是理所应当,历代也都如此。金坛有条县前街,其性质类同,也是在老衙门的前面被命名。不同的是,一个是封建时代的衙门,一个是辛亥革命以后的政府。一个是清代以前的,一个是近代明国时期的。两条街,一前一后,一脉相承。
历代的中央、省、市机构,都是权力和权威的所在。过去京城皇宫前面的路叫御道,或者叫御街。省、市、县一级的叫府前街、县前街。这些地方在老百姓的眼中,都是叫人肃然起敬的。
金坛的县府路,大约是辛亥革命废除科举考试以后的事情。那时庞大的试院房屋建筑空置下来,县政府便从西门搬迁过来。最初叫金坛县民政署,民国头一年,第一任的民政长叫林立三,邑内著名教育家在他手下任行政署第一任教育课长。到民国第二年,接任的叫郦秉先,他上任不叫民政长,改称县知事。这是新旧制度交替的年代,他们进出县府路,不是乘轿便是骑马。
1927年,国民党统治,第一任县长叫符麟瑞。沦陷时期日军司令部在思古街,县政府还是在这里。那时政府的门面十分平常,一排平房。大家也许都看到过一张金坛抬阁的老照片,那就是1940年在县政府大门前拍摄的。那时我四岁,父亲是旧商会的理事长,他具体负责出抬阁的事。记得那天县前街人山人海,看抬阁的人挤得水泄不通。
1949年解放,共产党接管了旧政府,5月4日成立新的县人民政府。第一任县长王蓝田,他向苏南行政公署汇报当时金坛政府的编制状况,机关人员总共30多人,其中民政2人、财政4人、粮食3人、教育6人、工商3人、银行3人、秘书处6人。
后来,历属的县、市人民政府一直都是在此办公,前后长达58年,直到前年市政府搬迁到城南。但这条路没有更名,仍然叫县府路。时间老人就是这样,它把这里的一切,又变成了金坛的一段历史。
作者:胡金坤金沙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