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近几年,田子坊已经成为闻名遐迩的上海旅游景点。
可能是墙里开花墙外香的缘故吧,好像在外地(包括外国)的旅游者中,田子坊的名气更响一点。
而普通上海人知道田子坊的似乎并不太多。
一个初夏的上午,已走出石库门弄堂10多年的我乘坐地铁九号线,到打浦桥站下车,从一号出口出站到泰康路,走进正对面泰康路248弄,开始了半天的怀旧之旅。
一走进248弄,只见原本不宽敞的弄堂里,几乎每家的底楼都变成了商铺、画坊、酒吧、咖啡馆。
光怪陆离的店招、广告牌、橱窗和居民晾晒的衣物、杂物交相辉映。
抬头看去,似有一线天的味道。
路边一家制作敲瓷画的小店吸引了游客的目光,画工在印着画稿的瓷片上,熟练地用小锤击打着釉面,逐步使光洁的釉面画产生无光的成片白色小点,使画面层次更丰富、质感对比更强烈。
弄堂角上,一位画师全神贯注地用油画笔在画着写生,周围的路人,时而出现的拍摄者,他都仿佛视而不见。
后来走进泰康路210弄,看到上海市相关部委办颁发的文化产业园区的铭牌,原来这才是田子坊的发源地。
这里的弄堂比较宽敞,不少画室、工作室、摄影展等都是利用旧的街道工厂改建的,比较大气。
我走进著名画家陈逸飞先生的画室,墙上挂着的陈先生当年在上海油雕创作室的成名作《占领总统府》和后来创作的《浔阳遗韵》、《故乡的回忆――双桥》等名作(复制品)挂在墙上,有色金属,无声地再现着陈逸飞的艺术人生。
我和工作人员聊起陈先生的往事,大家都不免生出几分唏嘘。
走过本土画家李守白的画屋,橱窗上的“阿拉小辰光”的红色标贴吸引了我的眼球。
走进去。
迎面是琳琅满目的纸雕(剪纸)作品,里面是一幅幅有着上海滩韵味的民国女性、石库门市井生活等题材的画作,浓墨重彩,精工细作,勾起了丝丝怀旧之情。
天气渐渐热起来,游客也渐渐多起来。
田子坊也显得熙熙攘攘,和其他景区不一样的就是游客中外国人多于中国人。
不禁想起了一个这样的观点: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外国人来中国,不会争着看高楼大厦、体育场馆,而首先想看的就是最具有异国特色的文化遗迹。
时间已近中午,露天吧已是人头攒动,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游客已在这里品尝着美食。
显现出上海滩华洋杂处的风情。
走出田子坊,感到还是不虚此行。
首先,虽然不可避免地有商业味,但文化味还是比较浓郁的。
其次管理比较有序,弄口有保安站岗,弄内比较安静。
不像有的景区外到处都是有证或无证的摊贩用大嗓门或电喇叭,缠着游客兜售商品。
第三是不收费,使不少对景点高票价望而却步的旅游者能自如地走入此地。
但是,也感到一些地方还有待改善。
由于在砖木结构的旧里中开设了大量的企业或文化单位,消防和卫生工作难度很大,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如标示逃生通道以及彻底消灭蚊蝇)。
再如,想领略石库门文化的怀旧者会有点失望,因为开发过度,几乎所有的底楼房都改为商用,民居的石库门根本寻觅不到,这是一个教训。
这方面,我感到苏州平江路和镇江的西津古渡街似乎要好一点,还能看得到一些平民的日常生活情景。
最后希望上海本地的游客能多去看看,特别是爱好艺术的人,还是有点看头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