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历史悠久,早在石器时代即有先民栖息生存。春秋时期,金坛属吴地,战国时期为越、楚所割,秦汉归曲阿县,晋为延陵县金山乡。隋末爆发农民起义,乡人自立金山县。唐武后垂拱四年(688年)改为金坛县。此后县名一直未变,1993年11月撤销金坛县,设立金坛市。
据清《茅山志.金坛华阳之天》记载:句曲山(茅山)“大天之内,有地中洞天三十六所,华阳其八也。内有金坛百丈,秦时名为句金之坛,古人谓之金坛之虚台……金坛县亦以句金之坛名也。”《茅君内传》也说:“洞天三十六所,其真仙所居。第八句曲山之洞,名曰金坛。”民间传说有二:一说是金坛市华阳洞中筑就得金黄色土石高台;一说则是华阳洞名金坛。
金坛还有两个别称:一是良常。句曲山北陲为良常之山,文人学士喜用“良常”二字作金坛的别称,以示风雅。如清代书法家王澍(shu),署名爱用“良常王澍”。相传,秦嬴政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月,秦始皇东巡会稽,刻石颂德而还,遂登句曲山北陲,埋白璧一双,会飨群臣,叹曰:“巡狩之乐,莫过山海,自今以往,良为常也。”二是金沙。据清《茅山志》记载:在大茅山东南支山中,有一座叠玉锋,登峰南金星峪俯观,满目金光,原来是“金沙布地”。因而,金坛又称金沙。“金沙”的称呼在清代使用普遍,至今还有人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