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公司以建立创新小组、质量圈等多种方式,鼓励一线技术员工和操作员工大胆革新。”在世界知识产权日前夕,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荀建华十分自豪地对记者说,“仅切片车间一个小项目,在几乎不增加任何成本的情况下进行了改造,保守估计每年就可为公司节约近千万元。像这样小改革创出大效益的例子,在公司已屡见不鲜。” 前年底,亿晶光电出台《关于推进专利申请工作的通知》,对员工申请专利予以奖励。去年一年,公司授权和获申请号专利276件,其中发明专利达168件。今年前3个月,又有120多件专利进入申报程序。
从老总领衔到一线员工唱“主角”
亿晶光电作为全省最早进军光伏行业的民营企业,包括专利申请在内的科技创新,始终伴随着企业成长、发展。
公司最初产品单一,仅局限于单晶硅棒拉制,融入最早3项发明专利的6.5英寸、8英寸拉晶产品和DRXF85单晶炉当时填补了国内空白。专利申请人排在最前者,无一例外是公司董事长。
此后,公司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将年销售的3%-5%作为研发资金,对研发成果最高予以50万元奖励。为激发一线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公司专门设立“金点子”奖,每提出一条建议,奖励100元,如果被采用并产生效益,再按效益的10%进行奖励。
前年底,公司为鼓励员工发明创造,专门发出《关于推进专利申请工作的通知》,规定员工申报专利获申请号即奖励100元,获实用新型、外观专利授权奖励500元,获发明专利授权奖励1000元。去年,专利奖励金额超过6万元。
公司副技术总监刘志刚博士介绍,去年所有专利申请中,70%来自一线技术人员,30%出自普通员工之手;今年,这个比例有望换个位。
从提醒申报到主动咨询
公司还专门抽调在生产一线工作多年的陈鑫、杨丹两人任“专利员”,一个“内勤”,一个“外务”。
“一开始,员工对设备或工艺进行有效改进并产生效益后,往往没有与发明、创造联系起来,专利申请意识不强,要我们提醒几次后才奏效。”具体负责员工专利申请的陈鑫感触颇深地说,“现在完全不同了,只要转到车间,就有员工过来交流、咨询某一技术改进能否申报专利。”
拉晶车间蒋新民就是一例。他向记者介绍,硅棒在拉晶炉中经高温熔融后,通过子晶夹头部件将硅棒旋转引出,原先要在子晶壁体上磨制缺口,通过固定梢来连接;在“专利员”的鼓励下,他结合生产,一连申报3个有关硅棒拉制用子晶和子晶头的实用型专利,采用棱形子晶与子晶头配套使用,避免了拉制过程中截面减小和硅体断裂的缺陷,实现了子晶与子晶夹头同步旋转的理想效果。运用这一授权专利技术,一根硅棒切片可从原先的50片增加到70多片,增加了30%以上。
小改小革一年降本增效上亿元
亿晶光电一方面依托国家级博士后科技工作站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由列入“江苏省双千人才”工程的孙铁囤、刘志刚两位博士领衔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省博士创新项目研究;另一方面,由许多一线技术员工及操作员工开展小发明、小创新,这也同样令人瞩目。
荀建华介绍说,科技创新不仅仅是专利数量的增加,更给公司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电池车间引进的设备经技术人员改造,实际产能在原设计产能的基础上增加了20%,等于给公司增加了2条生产线;电池车间通过对电池片背银电板的改造,减少背银使用量20%,每年为公司节约成本约5000万元;生产车间每个月要用好几百吨氮气,潘盛、姚伟忠几人一琢磨,关键技术稍作改进,用气量降了一半,准备投资3000多万元上设备自行生产氮气已经没有必要了。
按规定,专利申报获申请号后,实用新型、外观专利须1年后授权颁证,发明专利则须3年。从今年下半年起,亿晶光电将进入一个又一个专利授权高峰期,这将为公司明年跨入百亿企业献上一份厚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