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周末去金坛,下了一周的雨竟停了。看来老卫(卫西谛)不仅人缘好,老天爷都给面子。
第一次去。秀气的苏南小城,一条漕河穿城而过,不时有驳船经过,山东的,盐城的……迢迢而来,又迢迢而去,像一个个安静的过客,并不吵扰这里的宁静。我看得很新鲜,小城不大,却不局促,街道宽而且干净,空气是久违的清新。
我们沿着河,慢慢地转到了依水而建的段玉裁纪念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大师虽然名声赫赫,但是,他做的却是寂寞的学问,想必也没有多少人真正懂得他。墙壁上那些记叙他生平事业的文字,我全部读懂了,却惋惜他仍然是我心里一个抽象的面貌。他出生江南,屡试不第,谒戴震,第一次拜师却被拒绝,后来跟随戴震讲学书院,才正式入得戴门,再后来,他竟然远赴四川,为官于富顺,最后耗费了几十年的心血,才成就出一部《说文解字注》,于是名动海内。这样曲曲折折的人生,他是如何将自己慢慢安顿在抽象的音律与文字的世界,他是否寂寞过,狂喜过,怀疑过……我想,应该都有过,只是我们想知道他的真面目,是需要自己去寻找津梁的。可惜,现在很少有纪念馆能让我们这些现代人,走进这些古代大师的人生。我们总是转转,看一些我们看得懂,却没有温度与情感的文字,而后,很快遗忘。
但是,却也好,这馆修的地方好,安安静静地守着一方干净的活水,水好像让一切都有了灵气,比如树木倒映在里面的影子,好像是它们的魂。
出段玉裁纪念馆,小走几步就是金坛的博物馆。一个县城的博物馆,能够做得这样精致用心,我还是第一次看见。人骨,兽骨,粗略砍凿过的石块,精巧加工的石斧、石锄,唐宋以来日渐精致的女性金银饰物,日常使用的瓷器、玩物……我还能想得起来它们的形貌。我和泡泡不断赞叹着这些物饰的精美,感叹着相映之下我们当下生活的无趣和平乏。这个时候,进化论是会遭到我们的鄙夷的。这样好的东西,为何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荡然无存呢?也有可能,它们从来不具备流行的品质,而一直只是少数人的奢侈。我们只不过托了时间的福,才能和它们得以一见。这样一想,好像也就没有那么多的心有不甘了。
博物馆的走廊上,展览着一幅幅的刻纸工艺作品。和剪纸相比,它们更富于工笔的肌理,细腻繁复。老卫也忍不住拍下几幅,准备收藏起来,作为他封面设计事业的又一个素材库。我看着这些作品,心里怀着赞叹,这样的精巧含着一种让人心生敬意的体面,因为没有一刀是敷衍的,没有一处容得大意。大概,这也是江南的精神,江南人的特质,所以,也是江南特有的艺术。
由于旁边的华罗庚纪念馆当日闭馆,所以,我们的金坛文化之旅的旅程暂时告一段落。老于头早已经为我们安排下了一顿丰盛的午宴,主厨是他的父亲。老于头的父亲是一位厨师,研究了四十多年的美食。这的确是一顿特别而丰盛的午宴,红烧桂鱼、虎皮肉、蟹黄粉丝、甲鱼炖土鸡、狮子头……每一道菜,食材和佐料都完全溶在了一起,有一种特别的香。老人家看着我们吃得欢心,很高兴,细细地讲起了每一道菜的讲究之处。比如,狮子头,是一斤肉,三两水,一两生粉,夏天则只需要二两水,先将肉剁细,肉中加入葱姜、盐后,炸起,回锅时再放酱油和料酒。我这个不会做菜的人,第一次听人讲做菜听得这样津津有味。
说起来,老卫也算是我们朋友中的美食家了。但是,一吃到老人家做的猪肝冷盘,立刻啧啧称奇。老卫做的猪肝总是有蜂窝眼。老人家说,是因为煮的时间太久,猪肝下水,只需到八成熟,用筷子按按,里面硬实了,即可起锅。此外,水中要事先加入一些盐。
老人家住的老屋里,放着用了几十年的藤椅、案几,房子简陋,但是,却有一种精神气。这自然是因了人的缘故。屋子外的花坛里,长着两株牡丹,据说已经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但是,两株牡丹一点没有老态,旺盛得让人吃惊,枝条上的新叶和已经萌发的花苞都透出一种让人喜悦的生气。到了四月,会开出一百多朵牡丹,这是我没有见过的。牡丹这样富丽的花朵,在这样已经显出衰颓的老房子的院墙下开出这样的阵势,总让人觉得有种特别的意味。
我们驱车离开金坛。我很想带走一条可供我在南京散步的安静的马路,哪怕带走一点这里的宁静和空气,可惜什么也带不走。也许,有一些东西,只能收集在我们的内心,我们有限的生命,也因此才开始趋于无限的吧。
作者:菊沐青金沙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