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我们这里有“十三上灯,十八落灯”的风俗,小时候,我最盼望的就是这几天了。我在家中排行老四,最小,十几岁就当上“小阿姨”、“小姑姑”,算是长辈了。正月十三前夕,我就带上小辈们去外公家,帮外公做灯。外公也特高兴,和小辈们玩玩乐乐,心情自然愉快。
有一年,外公做一个“母子同乐”兔子灯。只见他将细竹篾围成圈,结头用细铅丝绑住,大小不等的圆圈、椭圆形圈组合成兔子外形,在外面糊上白纸,再将一些白纸分给我和两个表弟。我们负责将纸裁成十公分左右的长条,并剪成半公分宽的小穗条,顶头可不能剪断,剪好后把它逐条贴在兔妈妈的身上。很快,一只毛茸茸的长毛兔就呈现在眼前了。这时,外公的一只小兔宝宝也做好了,我们用红绿彩纸如法炮制地将小兔打扮一新,给母子俩添上活灵活现的眼睛,最后将小兔按在兔妈妈的背上,就这样“母子同乐”了。马灯更是漂亮,马头随着人的走动还会频频点头呢!当然,这样好的灯轮不到我们的,要给小侄儿和小外甥女,我和两个表弟只能负责点蜡烛,“保驾护航”。
到了正月十三,天一黑,我们草草吃了晚饭,便带着小辈们上街拖灯了。那时的元宵节可热闹了,各式各样的灯,都是手工制成的,走在街上,说是拖灯,更多的还是比比谁的灯漂亮。我们的马灯,兔子灯引来好多赞叹声:“啧啧,看看这个灯,多好看哦!还有一个小的兔子,好玩到啧哦!”每当这时,小侄儿总会奶声奶气地告诉别人:“是我老公公扎的!”
我们更得意了,全然不顾小辈们年龄小,直到他们走累了、哭了,才将他们驮在背上,拖着兔灯,举着马灯,一路“招摇过市”,大声唱歌,一连几天,都是如此。到了正月十九,还心痒痒地想去拖灯。可大人们不准,只能将它们用塑料纸小心盖住,收藏到阁楼上,以便来年再用。
现在的元宵节,灯的花样多了不少,质量好了许多,但以前那种氛围是再也找不到了。外公在他一百岁时离开了我们,每到元宵节,我总是想起以前外公家热闹的场景,想起那份快乐!(作者为东园新村居民)
作者:徐惠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