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有一年冬天,到北京去,过天津时,有一小小站牌在车窗外一掠而过:杨柳青。我一喜,仿佛在冰天雪地里看见南国的烟雨、杜鹃、棕蓑与青青农田,有一种久违的亲切。
于是便有一种冲动,想立马回到老家去,回到桃花杨柳深处,回到秧歌与民谣中去。杨柳青与桃花坞,桃红的颜色、柳青的颜色,那是春联的颜色、戏服的颜色,是中国的颜色、民间的颜色。令人想起新娘的嫁妆、农业小镇上的酥糖包,也许还有线装的《红楼梦》、《西厢记》之类木刻版,有一种村女似的乡土、俚俗和喜庆。我喜欢这些,可能我骨子里一直有一种对田园风光的眷恋,即使现在身处都市,心绪总是在不经意间会露出莫名的牵挂,可能过去的经历它永远不会过去,它就沉淀在我记忆里,成为我的口味、习惯和生活方式。
我去桃花坞的那年正是春天,毛桃儿已长起来,青涩不能吃。桃花坞家家都晒扇子,桃花坞的桃花扇是出了名的,这扇子与孔尚任的昆曲《桃花扇》肯定有关,这扇子肯定也与唐伯虎有关,这里就是这个风流才子三笑点秋香后最终回归的故里。在舞台上,才子们不是总拿着一把折扇么,在扇面上写一行柳体、画几笔兰草就可以当定情物送给美人了。人面桃花相映红,多少风流才子一年要花掉多少轻薄纸扇哪!摇着桃花扇,走着桃花运,怪不得诗人们要“三笑点秋香”或者写那些“桃花依旧笑春风”的诗句了。桃花坞里晒着那么多的纸扇子,还有绢扇、刺绣的团扇、油纸糊的花扇、镶了边的蒲扇、染着柳青与桃红的鹅毛扇。风一吹,无数扇子群飞而起,宛如硕大的蝴蝶翩翩起舞飞天而去。我从空中接过一把,用手一摸,眼前立马浮起故乡老屋、石拱桥、端午节的艾草、芦叶粽子和龙船调———每年从端午到中秋,无数扇子就这样从桃花坞飞出洒落民间,大月亮、青石街,纸扇子在祖母手里摇啊摇,童年的我就渐渐长大了。
几年过去了,几十年过去了,我们有了电风扇与空调,我们不贴年画也不用扇子了,但我们还记着———记着中秋端阳这样民俗的节日,记着桃红柳绿这样民间的色彩,记着杨柳青与桃花坞这样民族的地名。桃花坞、杨柳青,轻轻在心里默念一回,一抹最中国的色彩就在我心头皴染开了。
作者:杜炳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