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到儒林作客的人,除了对螃蟹情有独钟之外,对儒林羊糕也会印象深刻。
儒林羊糕是儒林镇的“三宝”之一,与螃蟹、豆腐花并驾齐驱。如果按照时间来排列,儒林豆腐花兴起于清朝时期,羊糕起源于60年代,而螃蟹却已是80年代的事了。因此,羊糕应该排在第二位。
正宗儒林羊糕捆扎结实,肥少瘦多。菜刀切下去,肉面光滑细腻,顺顺当当。如同按丝头切下的牛肉片。羊糕一般一扎三四斤,呈圆柱型,色酱肉鲜,无腥却带有特有的香味。酒席上,放上一盘羊糕,定让宴席和来客都有增色。
在60年代,当时的宜兴扬巷有一个羊肉批发市场,规摸大,效益好。儒林的一些小商小贩经常到这里批发羊肉。一些聪明的小商贩设想:如果把羊肉煮熟,加以佐料并捆扎成块,让顾客直接享用,市场是否会好呢?付诸实施后,销量竟是出奇的好。于是,“羊糕”一词便在儒林镇不胫而走。经过30多年的探索与不断实践,儒林人在羊糕制作上不断精益求精,特别是在辅料的添加上不断研制出新的配方,味道越做越鲜美,名声越大越响。高峰期,儒林有做羊糕的专业户上百家,每季利润5000———10000不等。
制作羊糕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温馨的过程。记得儿时,父亲也做过羊糕。煮羊糕通常要用大锅。也就是现在已不多见的农村曾经洗澡用的大浴锅。煮时需要不断加料,不断尝口味,以达到最可口。煮熟的羊还要剔去骨头。一两个人是不够的。于是,左邻右舍的人都会来帮忙。一堆人围着锅子剔着骨头上的羊肉,说说笑笑,香气和欢笑溢满房屋,绕上房梁。剔下的骨头仍然有肉。这时,孩子们便抢了过去,美啃一顿。此情此景,甚是美妙。
儒林羊糕虽然名头很大,传得远,但现在在儒林做羊糕的人却不多了。剩下的好手要属集镇上一个前村的几家姓徐的人家。他们制作的羊糕仍然保持着鲜美可口的口味,仍然挑着儒林羊糕的大梁。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据说是外面做羊糕的人多了起来,有的人为了利润还会造假掺假,用瘦猪肉添进去,影响了口味。不过,现存的几家羊糕老板们一致说,他们不会让儒林羊糕从此消失,也不会让制作技术出现断代,更不会制假掺假。毕竟,儒林羊糕并不只是一种食品,而逐渐衍化成了当地的一种文化。
如果你要到儒林做客,或者你正要招待客人,不妨尝一尝正宗儒林羊糕。你是否心动了呢?
(作者单位: 金坛市儒林广电站)
作者:王海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