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1949年,解放后的第一个冬季,金坛开展冬学工作。金坛县冬学委员会号召全县村村办冬学,人人上夜校。直溪区鲍塘乡湖西村在农会村干部的积极响应下办起了湖西村冬学。当年9月,我已分配在西贺分校任教,一年后县政府批准这里为湖西村独立初小。于是,我既当小学教师,又当冬学教师,还当业余导演;白天教孩子,夜里教农民。在村四年期间,我目睹了湖西村翻身农民掀起学政治、学文化的高潮。
当年初冬的一天,在湖西村村长尹海波的带领下,七八个青年积极分子拆下本村尹家祠堂里的长方大屏门,用垡头砌成土脚,搁上屏门做课桌,由村农会集体购买好煤油罩灯和冬学课本,自带板凳,在尹家祠堂的后栋办起了一所农民冬学。冬学以政治教育为主,文化教育为辅。初办时设扫盲混合班一个,学员16名都是男女青年。到了1951年,冬学学员发展到60多名,分设扫盲班一个32名学员,初级班一个20多个学员,高级班一个10多个学员。群众教师也发展到6名,除我之外,其余5名为1名初中毕业生和4名小学毕业生,都是村上的男女青年,没有报酬,全尽义务。
那时,夜里上课都用汽灯,教室亮堂堂,学员挤满上,书声琅琅,歌舞翩翩,你追我赶,掀起冬学文化的高潮。1951年,冬学成了茅麓区的重点冬学,被县里评为模范冬学,童养媳仇火娣学员被评为常州专区模范学员,还出席了表彰大会。湖西村冬学先后荣获乡、区、县、专区的奖状和锦旗挂贴在教室,琳琅满目,赫赫有名。由此,湖西冬学转为常年民校,采取“农忙少学,农间多学”的方式上课。
1952年冬,扫盲推行速成识字教学法,用拼音字母作拐棍,集中学习常用汉字。到1953年冬,30多个文盲、半文盲都能识1500个常用字,全部脱盲发给毕业证书,转入高级班学习。同时,常年民校成了村民群众开展政治和文化活动的阵地。村里创办农民业余剧团,为了搭戏台,还拆除了尹家祠堂的神位。我们在群众教师和学员中挑选文娱素质较好的当演员,三年**排演节目20多个,紧紧结合当时形势与中心工作开展。如土改时排演《土地还家》宣传农家乐;抗美援朝时排演《**宴》揭发蒋介石投靠美帝出卖祖国的罪行;互助合作时排演《插秧谣》,“布谷声声,田里水飘飘,互助合作好,农业掀高潮……”还排演农民起义的历史长剧。排练《小仓山》京剧时,我们邀聘直溪邻村的业余琴师史文奎和本村京戏票友屠克群当执导,仇火娣饰演主角“红娘子”。那几年的春节前后,我们不但在本村演,还到周边村演,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同时,多次参加县里的文娱汇演,《插秧谣》剧目荣获县优秀演出奖。
那些年,湖西村的常年民校,冬季每夜先上课后演戏,成了全村男女老少的俱乐部,村民中广泛流传着“汽车灯亮堂堂,锣鼓咚咚响,学员上学忙,群众看剧抢”的顺口溜。当然我这个教师也忙得不亦乐乎,无暇返家过春节。1952年除夕前,村干部瞒着我,托村上一个叫张旺庚的青年,用农家小车到40多里外把我的妻儿接到湖西村来过年。那时,我真的感动极了。
1954年8月,我调离湖西村时,5位群众教师先后选拔到国家工作岗位上去了,其中一名后来还参军当了军官。模范学员仇火娣积极响应新《婚姻法》,摆脱封建枷锁,解除童养媳婚约,改娘家姓夏,后被选拔为乡镇妇联主任。
现今,我调离湖西村已56年了,每当回忆起在湖西村的四年,甚感欣慰。耄耋之年的我更感到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有这段火红的历史。
作者:贺骏金沙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