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金坛地名的由来,历史悠久。根据典籍记载,从夏商到隋初的2700多年中,金坛这块地方一直称为“金山”,是乡的建制。夏商时期属古扬州,到春秋末期属吴国的朱方邑。后来越灭吴、楚又灭越,金山也随之属越与楚。秦始皇统一天下,废除分封,建立郡县,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金山乡隶属会稽郡下的曲阿县。汉承秦制,仍以郡县为行政单位,但又恢复了分封制,把以郡县为界的地域分封给皇室子弟和功臣。金山乡的隶属也有所改变。先是属楚王韩信的封地,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封给荆王刘贾,贾死又变为吴王刘濞的封地。历经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尽管会稽郡和曲阿县在建制上屡有变更,而金山乡的建制并没有什么变化。
至隋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隋文帝将金山乡从曲阿县划出,设立金山府。隋末暴发农民起义,乡人自立金山县,这是建县的开始。唐统一后,保留金山县。唐高祖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将金山县并入延陵县。武则天垂拱四年(公元688年)又恢复县制,将金山改名为金坛县。到了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撤消延陵县,把上元、孝德两个乡划归金坛县。从此,金坛县的地域范围至今基本没有什么改变。
为什么改名“金坛”呢?据《太平寰宇记》载:“垂拱四年,复立金山县,又以东阳郡已有金山县,故改名金坛。取邑界句曲之山,金坛之陵以为号。”金坛县的名称,从此就定了下来。
句曲山就是茅山。关于“金坛”的说法,在《茅山志》中还有两处记载:一是《金坛华阳之天》说,“大天之内,有地中洞天三十六所,华阳其八也,内有金坛百丈,秦时为句金之坛,古人谓之金坛之虚台……金坛亦以句金之坛名也。”二是《茅君内传》中说,“洞天三十六所,乃真仙所居。第八句曲山之洞,名曰金坛。”这两处记载,有所不同,一说金坛是华阳洞内的一个很大很大(百丈)的金色坛台,二说第八洞天(华阳洞)的名字叫金坛,但共同点都因为洞内有个“金坛”。金坛县名称由来的根据,就在这里。
金坛另外还有两个别名、雅号,一曰“良常”,二称“金沙”,它们也是有来源的。据《茅山志》记载,相传秦始皇赢政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东游会稽,在返回途中经过茅山,登上北垂山,在与群臣宴会时叹道:“巡狩之乐,莫过山海,自今以后,良为常也。”从此,北垂山改称良常山。后代文人学者就引用“良常”二字作为金坛的别名,例如清初著名书法家王澍,就经常喜用“良常王澍”来为自己的书法作品署名。
那么“金沙”呢?在《茅山志》中也有一段记载:“在大茅山东南支山中,有玉叠峰,峰南为金星岘,登岘俯视,金沙布地。”另外,梁朝陶弘景在《真诰·稽神枢》注“句曲山”也说,“今此山近东诸处碎石,往往皆有金沙。”因此,古代文人亦称金坛县为“金沙福地”。明清两代,更是普遍地将“金沙”作为金坛地名的雅号使用起来。如明代金坛人段敏有诗:《赠别曹公廷贵还金沙》,清代诗人龚自珍也直接在诗中称其外公段玉裁为“斯文吾述段金沙”。另外,还有以“金沙”冠名的金沙书院、金沙八景等。如今,金沙一词在金坛本地中采用更加广泛,金沙大桥、金沙广场、金沙大道,以及金坛人喜爱阅读的《金沙周刊》等等。
从地名的来历上看:金山、金坛、良常与金沙,都是具有尊贵、富有、幸福象征的好名词。
作者:闻毅先金沙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