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不同的人,之所以成为“这样的一个人”或者“那样的一个人”,就在于不同的品格蕴含于人心的分量多少,或曰善恶比例的侧重。那么,在人的多种品格中,有没有与生俱来的部分?诸如忠厚、谦逊、善良,或者奸猾、贪婪、残忍之类。
应该说,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一些来自于天赋而不能轻易改变的秉赋。如同一个人身体的高矮、胖瘦以及生理上的某些缺陷、疾病的遗传,或如待人接物之生活习性,是非好恶之价值标准,均有其父母、家族难以割裂的印痕。但更多的品性、意志,还是属于后天的培养、教育或者修养,特别是那些正面的、优秀的品格,如仁爱、宽厚、包容以及忧天下之忧的悲悯,尽一己之力以助人的无私。
周刊今年第八期刊发有徐云子老先生的一篇阐述三岔路口残留药渣所含“神秘”意义的文章,题材虽不新鲜而观点发掘以及主题意韵却极具深意,读后令人动容,感念至深。一般认为,药渣之所以倒在众人必经处的路口,在于让他人践踏而“转渡”疾患;因此,谁若踩到如沾晦气,于是众人皆唯恐避之不及。然徐老先生以其八十余年人生经验对此一充满了迷信色彩的传闻严加审视后认为,在这习以为常的“共识”背后,其实有可贵的人际情感被淹没了。例如,药渣在路口,易于向街坊邻居传播某人生病的讯息,以便亲友的探视慰问,传递情义;二则似乎更为重要,药渣在路口,便于众人细观深察,验证检视,即:往日同病而愈者,可验其药方以提供教训或经验,同时对医家所开药方亦是一种督察。徐老曾言一件旧闻,有人见病友所服中药中有罂粟而知其气喘发作,但细看药渣却独不见瓦花,又深知缺瓦花而此病难愈;因而立即告其修正医方,终使奄奄一息者转危为病愈。流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