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戴震(1723-1777),字东原,安徽休宁人,清代著名思想家和考据学家,为乾嘉学派领袖。他一生孜孜不倦、刻苦治学、著作繁富、四处讲学。虽然从史料上未见戴震到过金坛,但他与金坛的几位历史文化名人却有着不解之缘。
2008年4月中旬,我和江苏大学离休干部戴钟瑞教授代表金坛市戴叔伦研究会应邀参加江西景德镇浮梁戴氏园谱大典。返程时顺道黄山市,参观了戴震纪念馆,拜访了戴学研究会。戴震纪念馆馆长、戴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朱彩琴得知我们从金坛远道而来,非常热情地亲自接待了我们。
我们双方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对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还调来了他们馆藏的历史资料和戴震家族的“戴氏宗谱”。通过查谱,我们发现戴震与我们金坛戴氏为同宗同族同一郡望,戴震是戴叔伦的第二十七世孙。我国戴氏家族自公元前286年,得姓始祖宋戴公的后裔北徙南迁,散居各地。戴氏子孙繁衍生息,衍为四个望族:居安徽亳州的以谯国为望,居江苏扬州的以广陵为望,居山东济州的以济阳为望,居河北清阳以清河为望。金坛和休宁的戴氏都属谯国郡望,所以戴叔伦被唐德宗封予“谯国男”爵位。
在戴震的史料中,他与段玉裁的交往占有相当的篇幅。这二人既是师生,又是朋友,志趣相投,互相敬重,被传为佳话。段玉裁29岁(1763年)进京应试时,认识了比他大12岁的戴震,他对戴震的学问及人品极为佩服,神往已久,要求恭拜戴震为师,戴震不好为人师,谦让不受,以友相待。直到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由于段玉裁坚称弟子,戴震才勉强应允。他们俩为我国的语言文字学作出了重大贡献,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说:“戴东原先生为前清学者第一人,其考据学集一代大成,其哲学发二千年所未发,继其后的是由戴震后学段玉裁、王念孙等把清代朴学推向鼎盛。”
乾隆三十七年,安徽学政朱筠上疏《开馆校书折》,奏请搜辑《永乐大典》中佚书,当时内阁大学士刘统勋认为此非政务要事、不与动议。于敏中对奏议则深为赞赏,并据理力争,认为朱筠所奏“合我朝文治天下之计,应于纳用。”最终得乾隆批准,并命于敏中等主持其事,这就是后来的《四库全书》。
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四库全书馆正式开馆,任命大学士于敏中、刘统勋为总裁。当时戴震以他渊博而高深的学识,得到于敏中、纪昀等人的膺服,以举人特召入四库馆任纂修官。戴震在馆五年,治学之严谨,为时人所共认,他负责承校理经部之属典籍,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算经》、《水经注》等许多珍贵的古籍,为抢救、整理中国古文化作出了具大的贡献,直到鞠躬尽瘁,殉职任所。
戴震在校理《水经注》时,曾遭到《四库》副总裁李友棠等人出于宗派之见的反对,为此于敏**致信陆锡熊。“《水经注》即已另办,需善为调停,使之彼此无嫌无疑,方为万妥。”后来李友棠等人仍不顾事实对戴震发难,于敏中与纪昀为主持公道,保护戴震,维护编纂工作的顺利开展,将李友棠赶出四库馆,发往浙江任学政。应该说,《四库全书》的编撰,于敏中和戴震都功不可没。
作者:戴裕生金沙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