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有些城里的家长抱怨跟孩子无法沟通,软硬兼施都不起作用。湖南卫视《晚间》栏目最近策划了“以孩子影响孩子”的活动,把几位令家长头疼的孩子带到环境艰苦的洞穴村落,与洞穴村落里奋发向上的孩子同吃、同住、同学,以达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有人这么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后各自仍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后每人都有了两种思想。我以为,教育从根本上就是一种思想的交流,就是学生(孩子)接受一种积极、健康思想的过程。如何让学生(孩子)能够乐意接受并吸收运用一种积极、健康思想,这就是艺术。但我们看到,我们现行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基本都是一种单向的、单一的、强制性思想灌输。“强扭的瓜不甜”,这样教育的效果自然难令人满意。所以,在今天,中国教育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复杂问题。就在我们身边,尤其是城市,那些本应积极进取的孩子却过早地沾染上社会的不良习气,成为“问题少年”,令教师、家长束手无策,令教育似乎陷入无法挣扎的泥潭。因此,在反思现行教育的基础上,变换视角考量教育问题,这就成为一种紧迫的需要。
“以孩子影响孩子”的活动应该是一种有益的教育尝试。洞穴村落的孩子,对于城市的孩子是新奇和陌生的,在彼此的接触中,其另一种形式的积极精神状态,比如勤奋、顽强等等,都会自然构成对城市孩子们的熏陶。这样的熏陶在时间上可能是短期的,但对于其精神的影响则可能是长期的,甚至终身。更重要的是,城市孩子从洞穴村落所获得的熏陶正填补了其人生、教育中的空白,其受到的是另一种更易于吸纳的教育之光。
其实,创造这个奇迹的,并不是洞穴村落恶劣的生活、学习条件,而是孩子们所接受的“原生态教育”,没有条条框框,没有强制性灌输,使孩子们免遭病态教育的污染,以至于他们似乎天生就比城市的孩子“懂事”。从这个角度我们似乎更容易看清城市孩子接受单向教育所存在的弊端。当然,洞穴村落的孩子们要想成功最终仍是要走出洞穴的,他们同样需要接受更多来自四面八方的教育。
然而,俗话说,“直竹子生直笋子。”孩子无法跟家长沟通,孩子和家长或老师对着干,不思进取甚至胡作非为,并不主要是孩子自身的问题,而是跟家庭教育有关。换言之,孩子的毛病,是家长“培育”和“传染”出来的。“以孩子影响孩子”依旧是一种社会教育的方式,我们把教育的希望放在学校和社会,偏偏忽略了,培养好孩子的关键,还有家庭教育的质量。我们更应该注重“以家长影响孩子”的方式,让更多的家长亲力亲为,言传身教,发现自己在教育和培养孩子问题上的诸多过错,在责怪孩子的同时也深刻地检讨自己,从小就为孩子营造使其健康成长的家教环境,为孩子做好勤劳善良、刻苦发奋、积极向上的榜样,让孩子学着反省,学着悔悟,学着感恩。如此,我们的教育才能走出误区,朝着应有的光明之路走去。
作者:陈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