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以身挡车救学生的殷雪梅老师不幸遇难后,金坛市10万群众自发赶来为她送行,国内各大媒体都为这位普通教师在生死关头的非凡表现给予了连续且深入的报道。人们为一个普通教师的离去深深地震动,更为她瞬间的抉择而深深的感动。人们在给予她“平民英雄”的光荣称号的同时,也在为“物欲横流、精神赤贫”的现代社会出现这种大义凛然、先人后己的精神回归拍手叫好,更在为殷老师这种舍生取义的壮举,为我们正在进行的创造和谐社会的道德教育提供了一个永恒的榜样而感到自豪。甚至有人说,殷老师的出现,为我们这个彼此冷漠、处处充满了怀疑情绪的社会,及时地注入了一针清醒剂、纠正剂。
作为与殷雪梅老师同住一个城市的金坛人,此前我并不认识她。她像千千万万个老师一样,普通而且平常。假如3月31日那天,那辆小车的司机并未犯困,假如它在殷老师和她的学生们到达之前就已驶过,或者当他们离开之后,它才出现,假如……假如事故没有发生,也许我永远也不会认识殷雪梅老师。现在,殷老师成了万人敬仰的英雄,作为同乡人,我自然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是我要说,我宁愿不要这份自豪、这份骄傲,只希望殷雪梅老师仍然活着,健康地、普通平常地生活着,继续陶醉在教育孩子的快乐中,继续享受着家庭的天伦之乐和人间的温暖。
时代需要英雄,尤其是处于转型期价值多元的社会,民众渴望以英雄为榜样,从英雄身上获取精神的动力。但是,我们可否少一些带血的英雄?
从上世纪跳下粪坑救老人的青年大学生张华,到公共汽车上勇斗歹徒的军人徐洪刚;从扑打山林大火的少先队员赖宁,到不久前在温州铁路上勇救少年的河南民工李学生,他们伟大的壮举均以生命的付出赢得了英雄的称号。但是我相信,伟大的壮举后面本身就有一颗伟大的心灵,就像殷雪梅老师那样,在那一瞬间,她没有犹豫也无法权衡利益,她几乎是出于本能,也是积淀于心中长期的信念使然;并且我相信,假如再给殷老师一次生命,假如再让她经历一次这样的险境,她仍然会作出同样的选择。
人们为何漠视普通平常中闪烁的人性的光辉,却非要对带血的英雄才拥有真实的感动?是人性的冷漠已经达到了只有生命的消逝才能触动灵魂、唤醒良知的程度,还是英雄的称号已经高贵、苛刻到必须以生命的付出才能获取?
可以肯定的是:几乎所有殉难的英雄,都不是冲着英雄这个称号才实施他们的壮举的,他们也并不希望以自己的生命来作这样的“交换”,因为生命对任何人而言,都只有一次。生,人人之所欲;死,人人之所惧(拒)。而且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权利。不仅英雄本人、英雄的亲人以及所有理智而善良的人,都不愿通过一个人的死,来获取名利或者灵魂上的启示;就像被接到温州一所条件很好的学校上学、生活也有了极大改善的李学生的女儿说的:“我宁愿不要这样的生活,只要我爸爸”。
假如,我们在道路建设这样的事业中,都拥有一套完整而且严密的安全保障配套措施才能予以发展;假如,我们在对危害性职业者的培训、考核、准入以及责任追究时,能够再严一点,再紧一点;假如,我们每一个社会人,在从事有着施害于他人的能力或者潜在的施害性效果的工作时,都能拥有一份人性的道义和基本的责任来严以律己;也许许多事故就不一定会发生,而带血的英雄,也就会更少一些出现的机率。
一个法制健全的、健康成熟的社会,理应更少一些悲壮而惨烈的英雄,理应更多一些生活在安定和谐的环境中,虽然平常但心灵高尚的普通人。
作者:孙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