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前几年读《红楼梦》,见乌庄头向大观园孝敬的年礼中有“御苑胭脂米”若干石,不知这米到底出自何处?既是“御苑”所种,又怎么会落入民间,让乌庄头孝敬贾府?这应该由皇家恩赐才合情理,心里一直存有疑惑。近读金庸史评,在《康熙朝的奏折》里,才获得真情。
江宁织造李煦,就担负着为皇家种“试验田”的任务,将康熙分配来的“御稻种籽”,发给各地官绅地主试种,少的试种二三亩,多的种几十亩,上百亩。李熙本人就种了100亩,是江南皇家最大的实验农场。李煦在康熙58年6月24日的奏折里奏道:“窃奴才所种御稻100亩,于3月3日插秧,6月20日收割,每亩得四石二斗三升,谨砻一斗新米进呈”。接着又详细奏报了所种御稻“耕几遍,耙几遍,耘几回,施肥几次,灌水多少,施何种肥,各施多少,秧苗几时分蘖,几时发棵,几时拔节,几时抽穗,几时成熟,所需牛工、人工若干,工资几何,每亩成本多少,时下新谷价格,所种御稻除去人工开支,净收益几何?能养活几人”等等,看来这还不是一般的种田,而是搞了详细的“田头档案”,一笔一笔地做了“种田记录”,和我们如今农科站种试验田差不多。
康熙皇帝,系大清王朝开国的第二个皇帝,百废待兴,政事、军事都万般繁重,年轻的康熙能从日理万机的朝政中腾出手来亲自过问农耕大事,关心老百姓的生计,这是已经十分难能可贵的。不仅如此,他还懂得“一切经过试验”,“一切源于实践”的道理,不想当然,不瞎指挥,通过让官员种试验田,“从群众中来”,经过总结、提高,“再回到群众中去”。难怪康熙乾隆时期能够成为封建社会在经济上最为繁华景盛的时期,这与康熙乾隆治国有方是分不开的。其实在这一时期,又何止出现过皇帝种试验田这样的好事,在乾隆期间推行政治经济改革时不也出现过“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等的兴利除弊,有利经济发展的改革措施吗?
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的脑子里所固有的,而是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才能够获得的。一个封建帝王尚且明白“一切经过试验”的道理,作为人民的公仆,在为人民出主意,想办法时,又怎么能靠拍脑袋来发号施令呢?
作者:沈成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