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旧时“金坛县立初级中学”前身就是金坛县一座至尊至严的孔圣夫子庙。那时,校门路口东西两头竖着两座石牌坊,上面分别题示“德参天地”、“道冠古今”八个大字,其义是标榜孔夫子的学说思想冠于中外古今。一条直通学校正门的大道上,横跨一座小石桥,桥下是一个小池塘,那是放生池。
后来,孔庙虽被拆掉,但新建的初级中学,几乎全部占用了孔庙,其中尤其是“尊经阁”、“文昌阁”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在回忆当年母校的同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校长韩大受先生。
韩大受先生自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后,接受了新“教育救国”的思潮,深感“教育乃立国之本,教育之盛衰,显示国运之盛衰。”他于1912年用自己积蓄的薪金,在县里创办起第一所女子初等小学堂(校址在今戴王府内),1922年又变卖了自己的20多亩田产,创办县里第一所中等学校———“金坛县立初级中学”。实为造福家乡子孙后代,全县人民无不交口赞绝。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全国人民与日军展开了艰苦的斗争。县立初级中学校舍被国民党军队借用作伤兵医院,学校暂借县城西门外西禅寺和祠山庙上课。是年冬,金坛屡遭日本侵略军狂轰滥炸,学校原来用作学生宿舍和自修室的尊经阁被日军飞机炸毁。12月金坛沦陷后,校舍、操场又被日军作为军营和靶场,学校只得东徙西迁于乡村。
1939年,日伪在县城文昌宫,擅自以“金坛县立中学”的名义办了一所初中,传播日伪文化,实施奴化教育。1940年春,国民党金坛县流亡政府在第四区李夜乡(即今社头镇张村一带)重新挂起“金坛县立初级中学”校牌,不久,学校迁至溧阳县第二区樊庄村。1941年11月,日伪占领了溧阳别桥镇,学校又先后迁至溧阳歌歧、泓口、湾溪一带,苦苦坚持到1944年冬。
1945年8月,日本侵略军投降,新四军进驻金坛县城。1945年11月,新四军奉命北撤。国民党金坛县政府教育科接受了日伪开办的中学,重新恢复了“金坛县立初级中学”。(作者为岸头中心小学退休教师)
作者:程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