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京剧,又称国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剧种,因其唱腔婉转动听,造型美仑美奂,深受社会各个阶层的喜欢。自然就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票友,他们不为名不为利,只是对京剧的一种爱好和享受。
早在抗日战争之前,金坛城内就有一“蓝社”票房,地址即现在金坛电影院处,是城隍庙旧址。当时有票友20多人,以唱文戏为主。票房负责人陈家凤唱老旦,他的拿手好戏是《钓金龟》,一声“叫张义,我的儿……”底气之足,韵味之厚,真是声震屋瓦,赢得满堂喝采。琴师朱明,早年在上海文生氏英文学校读书时,曾师从上海著名琴师,功底很深。朱明拉琴,琴音清脆,数里之外也听得清晰。他拉琴时对唱者要求严格,稍有唱错或唱不准即搁琴不拉,帮你纠正,但票友们还是欢喜朱明拉琴。蓝社票房敲大锣者是胡洪年,小锣为徐志中,钹为虞洪春,司鼓是整个文武场的总指挥,戏路要熟。起先司鼓都是从常州等地邀请来,票友轮流供饭。常州的丁仲君先生就在蓝社票房打了数年板鼓,兼做导演,指导唱念做打。教师请上门,票友们奉为上宾,除烟酒招待外,另外薪金自不必说。
有的票友学唱京剧简直到了入迷地步。学唱青衣花旦的陈伯英,家中殷实,演出时自己还备了些行头。他演唱《宇宙锋》、《天女散花》等,嗓音甜润、动作优美,常博得阵阵掌声。后来,家里要他去天津读书,他竟跟天津京剧名角筱保奋学戏三年而归。还有唱须生的丁德一,唱花脸的董一民(人称董胖子),这三人演出的《二进宫》真是珠联璧合。董一民是天生的花脸腔,嗓音洪亮,可身体粗胖,《二进宫》演徐延昭跪下时就爬不起来,需人用力搀扶。尽管台下时有轻微嘻嘻笑声,可董仍一本正经,认真唱戏。
当时,金坛票友在沪宁线一带小有名气,大凡京剧戏班子来金坛演出,先要拜金坛票友。一来金坛票友可为他们大造舆论,增加上座率;二来演出时需要这些票友捧场。对金坛票友来说,有京剧戏班子来演出,也正是票友们过把戏瘾的好时机———闯台。闯台时间一般在后半场,票友闯台演出多半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价和才华。
作为京剧票友,功夫到了一定程度,被专业人士认可即可“下海”。1930年代,金坛票友王芸芳演青衣花旦十分出色,后去了上海,曾和名角周信芳同台演过《投军别窑》。还有位尚韵良,此人自幼酷爱京剧,为学唱京剧,家中三爿炒货店被他化费掉两爿。后去上海学艺,初登舞台即获观众好评。尚的拿手好戏是“三打”———《打鼓骂曹》、《打棍出箱》、《打渔杀家》。后来,上海青红帮头头黄金荣做寿,家中唱堂会,邀请上海各路名家聚唱,尚也在被邀之列。戏牌也已挂出,不知怎的,据说他因在浴室洗澡而耽误了场次,黄金荣大发雷霆,火冒三丈,从此就不准他在上海滩唱戏而被逐出了上海。为了生计,从此这位沪宁线上的著名须生,只得浪迹苏南地区一些中小城市和乡下,参加草台班的演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金坛沦陷,城内票友只得停了锣鼓搁下琴。谁知在敌伪军中有一汪伪营长吴正国,酷爱京剧,能唱几句麒派老生戏。在他的逼迫策划下,金坛成立了个“东亚社”票房,地址在现在金沙广场北侧原金坛一招待处。票友们无处去唱,也就凑合着玩玩。1941年夏,在别洞天戏院,票友们正准备下半场闯台演出,忽闻人群中响起震耳欲聋的手榴弹爆炸声,当场炸死五、六人,炸伤好多人,那情境惨不忍睹。后得知这是日伪特工队一伙为一女人争风吃醋所为。从此票友们戏兴大减,也就很少来票房了。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金坛票友热情再起,以于竹君为首成立了“国胜社”票房。取名“国胜社”,表示抗战胜利之意。于竹君不但能操琴,还能演唱。一开始无活动场所,就在东门大街他家里唱,城里的二十多名票友天天在一起。其中,唱须生的丁德一,最拿手的是关公戏。关公戏属于大戏,演出时都很慎重、虔诚。演到《关公败走麦城》等戏,要供奉关羽像,焚香点烛,磕头作揖,以示敬神。
这时,金坛知名人士贺公仆也从“大后方”返乡,他最喜欢演丑角,《女起解》中的崇公道演得逼真。贺的戏路宽,除小丑外,其他角色也能顶上,故有“戏篓子”之称。后来,他又倡议,在大沿巷戴家祠堂旁建造了六间平房作为票房,一名“社会堂”,又名“民众教育馆”。票房活动不断,票友热情高涨。此时魏琴生是票友中的佼佼者,他能司鼓、能拉琴,生旦净丑全能演能教。拉琴的还有于石琴、戴逸仙等,技艺都比较精湛。应该提及一下的是,直溪镇巫秀锦女士,冲破世俗偏见,常来城里学唱皮黄。在当时来说,大家闺秀唱须生,实难能可贵。当时票友中还有一位最年轻的于瑞生,弱冠年华,气魄不凡,曾与尚韵良同台演出过《群英会》。于演孔明,尚演鲁肃,台下总是一片喝彩声。今年夏初,当我去拜访于老时,谈及京剧,耄耄之年的他仍很兴奋,他说:“前几年跟我学京剧的票友张月新去厦门后,至今还在演出,红极厦门。还有前年,去常熟的票友刘芳,也成了常熟的名票。”
时过境迁,沧桑巨变。当年锣鼓阵阵,京胡声声的金坛票房如今已无踪影;唱西皮二黄的票友大都已作古。不可否认,他们在金坛文艺史上留下了难忘的一页。
(作者单位:金坛市第四中学)
作者:吕怀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