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楼主:jingong吴 时间:2014-12-18 11:34:02 点击:7 回复:2
守护“精神家园” 留下美好记忆 三千余自然村修志载“史册” 此举在国内属首创
千百年来,丹阳境内自然形成的3000多个村落,星罗棋布的分散在各地,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般熠熠生辉。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建设的需要,我市境内的村落数目正发生着变化,尤其是近年呈现锐减态势。传统村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每一个古村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产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为了保护和抢救各村的文化财富,发掘其独特的人文内涵,由我市史志部门统领,各镇区积极响应的《丹阳村村记忆》编纂工作正有序地推进 ,其中后巷镇分卷近日正式出版面世,记者为此走访了史志部门和该书编纂办公室。
村村“修志”,全国首创
近日,丹阳村村记忆?后巷镇卷》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45.万字的典籍,装帧精美,图文并茂,系统记载了后巷11个行政村和社区,以及161个自然村的历史、文化、风俗等方面,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尤其是其中包含大量鲜为人知的资料。
《丹阳村村记忆?后巷镇卷》是《丹阳村村记忆》中第一个正式出版发行的分卷,按照计划,每个镇、区都将出版一卷,我市共计14卷,总字数达1100多万字,其篇幅远远大于《丹阳县志》,可以说是丹阳“部头”最大的一部书籍。《丹阳村村记忆》出版后,将涵盖我市3175个自然村的历史 、文化、生态、名胜等方方面面,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首创,此举受到了省地方志专家李明 、张乃格等人的充分肯定,也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我们启动‘村村记忆’编纂,是在几年前我市‘三新’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一些村庄面临拆迁即将消失的情况下,为了给这些即将消失的村庄留下图文资料,便促成了‘村村记忆’这项系统性的‘抢救’工程。”丹阳村村记忆》主编张昌龄告诉记者,1980年丹阳地名办公室进行地名普查时,丹阳共有3232个自然村,比清朝末年增加了4倍多,可是到了2010年底,只有3021个自然村,消失了211个自然村。特别是近几年因建设的需要,村庄又消失了不少。例如界牌镇,原有97个自然村,现在仅剩32个自然村,练湖拆了15个自然村,而开发区、云阳街道在建设中也拆迁了一部分村。在此背景下,通过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市委办、市政府办和史志办2011年2月联合发文启动编纂《丹阳村村记忆》,将此列为全市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系统工程,并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
“这项工程先后有3600多人参加,计划历时5年,总投入将超过250万元。我们在人员组织、经费等方面做到了‘五个到位’,团结了一大批热心修志的队伍,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明显进展。”市史志办主任邹文学告诉记者,正是得到了市领导的关心支持,有了一大批乐于奉献的修志人员和老教师、老干部等热心人士的参与,丹阳村村记忆》才顺利进展,除后巷分卷在春节前夕率先面世外,新桥分卷、导墅分卷也将很快面世,同时,其他镇区分卷的编纂工作也正在有序进行中。
挖掘出自然村的文化“精髓”
你的老家是哪个村?村庄有多少年历史了,诞生过哪些名人?村里发生过哪些重要事件?是否留有历史遗迹?”面对这一连串问题,许多身在城区的年轻一代答不上来。编纂《丹阳村村记忆》,就是要通过系统而深入的调查,把各个村有价值的信息给收集起来,那么在几年来的编纂中又有哪些新发现呢?《丹阳村村记忆》常务副主编马文辉告诉记者,各个自然村形成年代不一样,许多地区风俗习惯不同,农民的劳作方式也各有特色。例如我市沿江四镇,就体现了沧海桑田,许多村庄是由沿江滩涂改造而成,体现了古人的人定胜天。这些地区根据圩区的形成早晚形成了村庄,并依次命名一圩埭、二圩埭、三圩埭……如新桥等地已经形成了32圩埭,反映了外来的居民从明朝开始就逐步开发滩涂,体现了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在沿江地区村庄,编 纂人员发现当地有特色鲜明的农耕文化典型农具——稻架子,由于这一带多为圩区,容易受淹,古人在农耕中就发明了这种其他地区没有的农具,可以在田中支起,防止安放在上面的稻谷受潮。圩区盛产芦苇,这些沿江村庄中手工编织技艺也就很发达。
78岁高龄的《丹阳村村记忆》主编张昌龄告诉记者,古村落是历史文化的聚集地,如延陵镇柳茹村的古巷已有好几百年历史了,至今还基本保持着原貌,他说,他多次去美国探亲,发现其虽然现代化程度很高,但建筑式样基本上千篇一律,而我们这里的古民居则呈现多元化格局,基本上每个村中,都曾经有过祠堂、公堂、古井、古巷、学堂、碾屋、磨坊等,都是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体现了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
“古村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民间艺术,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的已经消失,有的再不进行抢救也面临着消亡”。张昌龄说,在他的老家延陵镇麦溪地区,前8个村庄中,村村都有独特的民间艺术,如墙匡村又名香仓里村,旧时农家儿童表演唱秧歌很有特色,每逢过年过节,一幕一幕的演出在戏台上持续几个小时,非常动听,他8岁那年曾经参与过,后来这种民间表演形式就不见了。年巷自然村张氏,擅长表演说唱《八宝》,青墩村的《采茶》,方便村的《大手》,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节目。这些只是我们年岁大的人,还有点印象,如果是我们在村村记忆中不凭着老人的回忆重现这段历史,那么今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将再也不知道了。”编纂人员在编纂《丹阳村村记忆》中还发现,埤城镇几乎每个村都有古建筑和文化遗迹,吕城镇运河至今还有一个“铁匠村”……
(殷显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