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在金坛刻纸的艺术殿堂,有一批杰出的刻纸艺人,杨兆群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他的《普天同庆》《万马奔腾》等21件刻纸作品先后展出于挪威、芬兰、美国、日本和法国等。他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金坛刻纸)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在业界有“杨一刀”的雅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
1955年,杨兆群出生在金坛朱林一户农民家庭。他家左边邻居是一位姓夏的妇女,天生聋哑,会剪各式各样的鞋花;右边隔壁邻居姓宋,听力不行,以刻图章为生。
上小学时,杨兆群一放学就喜欢到宋刻匠家看刻图章,一来两去,这门手艺很快就学会了,竟模仿着在黄杨木上刻起了图章。爱动脑的他远不满足于此,夏家的剪鞋花引起了他的好奇和兴趣,竟把鞋花样拿回家,在白纸上临摹起来,然后用自制的刻刀刻出来。没想到,这一刻竟成了杨兆群毕生的追求。
1973年,杨兆群即将高中毕业时,恰逢金坛文化馆举办全县中小学生美术展,当时最著名的《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八个样板戏正风靡全国,他用一张铅花纸套色,刻出了八个样板戏人物系列,作品成功入展。
初获喜悦的杨兆群,对刻纸更加喜欢。1975年江苏省举办农民画展,深知自己绘画能力并不突出的他,另辟蹊径,以当时最流行的口号“大干促大变,普及大寨县”为题,创作一幅刻纸,最终这幅作品又成功入选。这是金坛刻纸史上第一次入选省级展览。
二
刻纸是个精细活,一刀不慎,全幅作废。杨兆群刀法细腻、线条流畅、顿挫有力、内柔外刚,他的作品在传承传统剪纸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特色与创新,创意新颖别致,构图精巧雅致,造型生动简洁,形成挺拔、明朗的个人风格。
2008年4月惊艳亮相的奥运刻纸长卷《从雅典到北京》,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杨兆群至今难忘。他告诉记者,这幅长29米、高2.008米的巨幅刻纸,从2005年开始构思到作品出炉,他们5人创作组经过了1000多个日夜、2000多万刀刻工才制作完成的。“作品中埃菲尔铁塔,就是到雅典、巴黎等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考察时,地标城市建筑的灵感油然而生。”杨兆群说,每个构图和设想,都是在碰撞、交流中产生“火花”,但大家时常也会为一个小细节争得面红耳赤。记者看到,这幅作品以“百年奥运,世界奥运”为主题,以历任奥委会主席头像、奥运五环为中心、以历届奥运会主办城市的地标建筑向两边延伸展开,其间由各类奥运会比赛项目串联,配以中国特色的祥云、白鸽作为背景点缀,四周花边则采用了历届奥运会吉祥物和会徽。整幅作品构思精巧,图案精美、气势恢宏,极具中国特色而又不失国际范,任何国界、语言的人都能一目了然。据了解,这幅作品得到了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的点赞。
三
身为金坛刻纸的国家级传承人,杨兆群感到身负重担,一心以保护和弘扬传统剪纸文化为己任,自2009年起便在全国各地寻访国内100位民间剪纸老艺人,搜集他们的作品,记录他们的剪纸技艺。目前,他已寻访了66位耄耋之年的剪纸艺人,收集了4.5万余幅剪纸作品。“我要筹建中国剪纸名家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金坛剪纸,了解金坛文化。”杨兆群说。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杨兆群推陈出新,把刻纸与摄影相融合,刻纸愈发显得圆润、内敛而又不乏张力,创作的《鹊桥会》《和谐》《晚作》等作品分获第二届中国剪纸艺术节银奖、“迎春花”奖、“百花杯”金奖等。如今,杨兆群正在构思“大运河”剪纸,将召集大运河沿线六省两市10位剪纸艺术家的力量,共同完成这幅作品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市总宣 秋冰/文 王锐/摄
编辑:想想
来源:常州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