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金坛的服装业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快速成长于90年代。时至今日,全市有纺织企业797家,其中服装企业462家,织造企业211家,印染、绣花等后整理配套企业300多家,总资产超过10亿元,从业人数近5万人。
“全球60多亿人口,每20个地球人中,就有一位穿"金坛制造"的服装。”金坛还没有哪个产业有如此高的集聚度、如此大的生产能力、如此显著的外向型特征;而整个产业爆发式的增长,正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的那几年。
国际贸易的大门洞开,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2005年起欧盟、美国、加拿大和土耳其等原对我纺织品出口设限国全部取消了配额限制,金坛的服装年产量从1.8亿件跃升到3.5亿件,几乎翻了一番。
金坛市纺织服装行业商会副秘书长郭志荣回忆,那时候他在当地规模最大的龙头企业晨风集团工作,向省外经贸厅申请出口配额是一年一度的大事,有时候还不得不一年申请两次,劳力劳心。碰上配额的品种和实际出口产品不尽一致,更是令人头痛。
WTO带来了服装业的发展良机,所有企业都可以自由、公平地参与竞争,金坛的服装行业由此突飞猛进,生产能力足以媲美国际一流服装企业。“没有我们金坛不能做的服装。”王菊富说,2002-2006年,不仅销量节节突破,利润也达到史上最高。
当时,偌大的县城生产各种面料的正装、时装、童装、休闲装、内衣、羽绒服……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服装品类。全球前300位的“机缝类”服装品牌商中,有近200家跟金坛服装业有过合作,其中包括“GAP”、“圣诺朗”、“NAUTICA”、“瓦伦缔诺”、“POLO”、H&M、优衣库等国际知名品牌。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当时有一句笑谈:“没和金坛合作过的国际品牌商,那一定不是大牌。”
“如果没有WTO,这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在加入WTO的这十年中,金坛服装制造企业不仅在装备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领军企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也培养出了自己的高级管理人才和包括研发、设计、打版、接单、翻译、设备维修等在内的行业技术人才。
当地品牌一位营销经理认为,在中外服装贸易中,外方对我国的设限,主要体现在数量而非金额上,我们要实现贸易额单品利润的提升,就必须大力发展自主品牌。有了自己的品牌,企业相对更容易占领“微笑曲线”的两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