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曾经金坛县(现已改区)隶属于江苏常州,历史上因为与太平军的两次血战,留下了“铁打的金坛城”之誉。
第一次攻打金坛城咸丰六年(1856年)8月1日,燕王秦日纲率兵三万攻丹阳不克,撤围转攻金坛县。秦日纲是广西贵县人,在太平天国地位极高,排名第七,仅次于首义六王,1854年被封为燕王。
金坛知县周沐润很能干,早预测太平军会来犯,所以加强了金坛城的防守措施。金坛两水关外筑了堤坝,并设有梅花桩。当时,由于天旱,城内缺水,周沐润便命令抓紧从坝外车水入城,以利固守。还令将沿城附近的民房紧急搬迁拆除,不让太平军作为依托。 8月3日,游击李鸿勋率部三千,驻坛增援,加上县内招募等近千团丁,守城兵力约四千余人。 8月12日,燕王秦日纲率太平军兵临城下。金坛城内团丁会同驻军兵团分门守御。15日,李鸿勋组织一支精锐部队出击太平军在东禅寺的驻营,结果强攻不利,迅速退入城内。当晚,县城火药局起火,太平军乘势攻城。李鸿勋督兵紧守城门,不许妄动,知县周沐润带领团丁紧急扑灭余火,加强巡哨。 16日晚,太平军改用云梯攻南城。兵士登上城墙后即被守军击毙,并将云梯烧毁。18日,太平军逼近城墙,修筑连群堡垒,挖掘穿城地道。城内守军也早有准备,在城墙内开挖内堑,筑起遮避墙,还挖下深洞,埋入大瓮,监听动静。16日,清军总兵虎嵩龄带领援兵到达中塘桥。李鸿勋主动率精兵出城袭击,焚烧大王庙太平军指挥所,杀掉太平军数十人。 21日夜,清军都司陶茂森、守备陈超宗、张永清率领援兵冲破太平军防卫,进入城内,22日,太平军架云梯四面攻城。李鸿勋率领将士把煮沸的粥往下泼浇,众多太平军兵士被烫得坠墙而亡。
23日,城内火药告急。清军总统制张国梁又从丹阳派制胜军增送火药来坛,清军用布袋裹药泅水入城。24日,清军开东门主动出击,杀退太平军进攻。26日,都司冯子材等率领援兵到达,连夜冲破太平军堡垒进入城内,城内军民士气大振。 27日,西门地道被打通,太平军从洞口企图入城,被守城清军用排枪拦截在洞口,并用煮沸的粪水往下灌,太平军兵士全部死在洞内。 29日黎明,西城门城墙被太平军前队用地雷炸开,太平军后队乘势冲杀。幸好城墙向外倒塌,清军游击李鸿勋、都司冯子材等急调各门军士,拼力抵抗,太平军进攻受挫。西局绅士民众用门板、砖土、石料等协力修筑城墙,当日告成。 三万太平军苦攻了这个小县城十八天,丝毫没有进展,恰好此时天京事变爆发,秦日纲被召入天京靖难,于是第一次攻打就这样失败了。
第二次攻打金坛城咸丰十年(1860年)4月,侍王李世贤派黄呈忠和范汝增攻打金坛城,二员猛将已夸口七天拿下此城,所拥兵力前后累计约十万。 此时金坛县城有总兵马德昭的两千援军,守备彭占鳌从镇江带来的一百多壮勇,加上县城团丁,总数不足四千。 4月19日,太平军一举攻克下坵桥,并向东门、大南门逼攻。日落后,退居下坵村。三十日,太平军在离城一里左右扎营,四面包围,架设云梯,环城强攻。守城清军与团丁,奋力抗击,缴获云梯50余架,击毙太平军数百人。 4月22日夜晚三更时分,范汝增率精兵从南门府基园编木筏渡过城壕,黄呈忠率兵从丹阳门孙家坟,两支队伍用云梯扒城,进行强攻,顿时杀声震天。由于城头炮台过高,炮击超过头顶,不能击伤太平军,守城团丁就用沸粥、砖石奋力泼击,再次击退太平军。是夜,两处击毙太平军四五百人。
4月23日,李世贤部队到达金坛城外,见金坛城强攻不下,就派小股驻扎在南门外佯攻,大部人马分两路向句容转移。一路由清培桥下建昌圩,向延陵;一路由东、西大亭向西旸、茅山进逼。是日,太平军烧毁茅山顶宫。4月24日攻下句容。 5月18日,李世贤部队由丹阳逼近金坛沈渎桥、于墓村一带。四月初一(5月21日),黄呈忠、范汝增又各带人马在金坛东、北二门外中塘桥一带扎营。初三,太平军逼近环城二里,四面扎营。初五清晨,太平军再次发起攻击东、北两门营,至午后退却。 傍晚,攻西门营,至次日凌晨方退。此后数日,太平军不时出兵数百人或数千人佯攻,城内军民戒备森严,均未得逞。太平军为补充粮草,大肆掠夺城郊四乡。还用石灰在墙壁上书写“攻野不攻城,野荒城自破”的大标语。
经过20多天的渡壕攀墙,正面强攻,太平军死伤惨重,遂改变战术。他们一面派骑兵多插旗帜来往巡防,制造攻城假象,引诱清军炮击,消耗城内清军的火力、弹药,转移守城军士的注意力;一面组织兵士挖穿地道作为攻城突破口。 城内军民为了阻扰太平军挖掘地道,亦在城墙脚根挖深壕,挖出的土再堆积成防御工事,还用竹筒成排钉下城壕防御地道口。6月13日,太平军在西门外挖遇蛇穴,里面藏有大、小蛇无数,有腥气并冒出细烟,毒蛇猛扑开挖者,太平军一下子被咬死数十人。 7月23日,太平军发起凌厉攻势。他们在丹阳门外三房垛扎卡筑炮台,架置十数门劈山炮日夜轰击,打缺城垛3个。初八,又从三房垛开地道攻近城壕,城上清军练勇齐声发喊,枪炮、砖石、竹箭、灰瓶齐下,击退太平军的进攻。 8月1日,太平军编木为浮桥,桥上架设遮避箱,箱外包上牛皮,内伏士兵,入夜,至城下凿墙挖石。清军用枪、炮、砖石均未能制止,后守城团丁改用“天秤”(即用长粗竹片一头固定,另一头拉弯后打成活结,以其惯性弹出石头)发石击退。
太平军虽久攻不下,但始终围而不撤。他们一忽儿用火攻,一忽儿用木驴攻城,停停打打,想尽办法向城内发起攻击。而城内军民经过如此长期困守,且外无援军,加上战前大批难民逃进城内,官仓尚须发谷接济,此时,已面临弹尽粮缺的危急局势。8月10日,城内火药告竭。8月17日,县令动员全城百姓全部喝大麦粥,将少量留存大米供给军队。 9月1日凌晨,大雾弥漫,咫尺不辨。清军叛徒奚全胜、马星图带领手下偷偷打开丹阳门,太平军蜂拥而入。清军参将周天孚、游击苏坤、知县李淮、城守千总金诏等守城将士,紧急调领人马奋力抵抗,均阵亡。
太平军第二次攻打金坛城,历时148天,投入兵力近10万,双方死伤均十分惨重。太平军入城之后,对金坛百姓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当日,金坛城内血流成河,尸体遍地、惨不忍睹。“阖城七万余人,战后不足三千”…… 太平军在江浙一带几乎难遇对手,但打这么一个小县城,似乎比打下杭州、苏州这样的大城市都艰难,这应该也和金坛城易守难攻的地形有关,地如其名,金坛怎易破?单从军事角度,抛开阶级立场来看,更重要的是人心齐,整个战役的过程中,守城军民未雨绸缪,上下一心,拼尽全力,铸成了这“铁打的金坛城”。 来源:永宣论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