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金坛民间艺术“抬阁”,兴办于清朝光绪中叶,盛于清末民初,是湖北省移植而来。当时湖北抬阁很小也不高,来金坛后经过当时商会,招集各行各业同业工会及有识之士研究,加以改造创新,独树一帜。当时,这一历史民间艺术为繁荣金坛市场,发展经济起了一定效果。深受工商业者欢迎,纷纷出资出力,竭力扶持这朵江南民间艺术之花。
金坛“抬阁”与庙会性质有所不同,经费、组织、创办都由商会负责,业主和职工共同参加。当时商会地址很小,借用各地区庙房,制作和存放道具、戏服等。抬阁出行时,由商会组织各行各业店主和职工等手工业者、搬运工人等,派有专人负责上桩、下桩。
抬阁出行时间一般四五月之间,城乡各地相互配合,如下丘乡的太师会最早农历正月士五(正月半)来城西庙会,3月20日尧塘乡都天会也无抬阁配合,惟有城内最大庙会“城隍庙会”行会时,有了第一支抬阁配合。回忆起当时,出行抬阁时,人山人海,热闹非常,其势十分壮观,令人难忘。抬搁的出行带来了特大商机,饮食业、旅店,日益客满,生意兴隆,各商店经济效益猛增。各行各业,纷纷模仿,在城内各庙也借地制作抬阁参加竞争,如李王庙、河东庙、河西庙、八蜡庙、殿植祠、忠佑祠、城隍庙等七支抬阁。抬阁的内容形式独特,人物装饰以戏服为主,戏名各有不同,各具特色,装置精美,引人入胜,人们观了,猜不出技妙之处。如城隍庙“抬阁”“风仪亭”的布景有假山、花木、亭台等装置。顶桩是貂蝉,二桩是吕布,三桩是王亢,四庄是董卓。花枝抬展的貂蝉女,亭亭玉立,站在吕布手举的戟尖上,自命不凡的吕布,高敖的立在假山顶上。行会时,貂蝉轻舒双臂,迎风摆动,非常惊险,使人不解,如白娘娘盗仙草、山东把戏、珍珠塔、长板坡、洛阳桥、哪吒闹海,都各有特色,装置精美。历史人物的塑造可谓栩栩如生,赞不绝口。
“抬阁”顾名思义,就是用人力,肩抬着行走,依八个劳力抬着,八个壮士插着,叫八抬八插。抬阁座架:六尺长,五尺宽,长方形,装有花木栏杆,饰有假山曲桥,绝色花卉绿荫,假山旁、亭台前,坐立着古装戏剧人物,从上到下高达二丈四五尺,分为顶桩最高,二桩、三桩、四桩、末桩,共有五至七个儿童化装,年龄都在七八岁左右。男女儿童,通过精选胆大、爱玩的俊秀儿童,给予一定报酬,并由家长同意,方能入选。
每次抬阁行会时,都有乐队配合,锣鼓喧天,鼓乐齐呜,热闹非凡。特别有金坛特色的抬阁锣鼓,与众不同。金坛抬阁锣鼓以柏小牛师父打得好(现年六七十岁高龄)。
七支抬阁与庙会同行,井然有序,过街穿巷,人海如流。庙会神归堂后,七支抬阁集中在东察院广场(今朝阳小学场地)表演。“穿梭插花”献技表演。下午在桥西旧县衙广场(今华中操场)表演,选优评奖,赏给银牌或银元,以资鼓励。
民间艺术之花,后因清政腐败,战火四起,各庙均被破坏,因此停办。直至解放后,1956年,全国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时,金坛工商为了庆祝全国社会主义改造,全国各行各业实行公私合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金坛工商业者为了庆祝这一胜利,又恢复兴办了一次抬阁。抬阁虽说是庙会的产物,但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还是值得一见。
我是工商界老主任,一二届政协委员,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生活,更热爱改革开放奔小康社会,盼着这古老的金坛民间特色“抬阁”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于忠 作者单位:金坛市工商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