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西岗古时桥梁甚多,且每座桥皆有一段鲜为人知之事。当我们走惯了钢筋水泥桥,再来留意“桥”的历史,颇能增添几份追忆与感受。
昆仑桥 元朝末年,范仲淹后裔范昆、范仑兄弟二人由于朝廷腐败,便弃官来到金坛,在西门外(今昆仑桥)一带开设油坊,方便于民,油坊办得一团红火。昔日通济河两岸被水相隔,来往行客甚感不便,范氏兄弟拿出银两建造了一座石拱桥。桥面以青石铺盖,上下块石用糯米汁浇灌,精巧厚实,古朴典雅,高耸于河面,栏杆中央,用块石镌刻着“昆仓桥”三个正楷大字。1958年,金坛县人民政府拓宽通济河建新桥,原昆仑桥被拆,
姑嫂桥 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在县西南二十里岳阳村西的周家渡桥被毁,来往行人均需摆渡。后来,河东王庄村的王员外之子娶河西周家渡村潘氏小姐为妻,而员外女儿嫁给徐庙村。当小女出嫁时,由于平时姑嫂不和,姑娘为显示荣华富贵,独资建一座石桥,既表行德之意,又示气嫂之图。其嫂也不相让,偏不走姑娘之桥,抖出银两,亦建了座石桥。这样,各走各的桥。后历经风霜岁月,石桥破损,后人拆二桥并建一桥,象征姑嫂和睦,故称姑嫂桥。
三星桥 横跨薛埠大河的单孔圆石桥,以麻石作基,青石桥面,宏伟壮观,桥旁有一巨石凸起,相传是女娲补天在大功告成之际,从指缝中掉下三颗石子,随风飘落地面,形成三块石头,故名三星。后人在旁造桥,名为三星桥。清咸丰年间,太平军路经此被阻。据说,有高人出谋,在桥中架一车水的“六人轴”,形似大炮,太平军畏惧,不敢妄动。从而周围人均至三星村避难。后有一木匠渡水告密,太平军遂进村烧杀,成为三星村史上一大劫难。
双龙桥 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李世民征战南下驻于唐王前殿村,村东有两座横跨夹河的石桥(县志称双人桥),为清一色花岗岩砌成,清隽秀丽。时值夜深人静,皓月当空,银光波浩,明月与桥为伴,倒映于河上,李世民来此踱步,赏水乡之美,后人便称之双龙桥。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桥被毁,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重建一座新桥。1970年疏通薛埠河而毁,河旁留有大量石块,还有洁白如玉的条石,均被农民挖掘使用。
高桥 来往行船扬帆而过,故名为高桥。原桥以石垒叠, 厚青石架于桥面,平滑坚固,不知匠工们采用何法建成。桥旁一排排房屋沿河而建,开有酒店、豆腐店、南北货店等,茶馆亭阁伸向河间,恰似水乡小市,四乡八圩的村民于茶馆饮茶、聊天、议新闻,水上忽而传来渔娘甜歌,真是逍遥自在。可惜,1944年此桥毁于兵乱,来往行人搭个浮桥,后改成木桥,1972年建成双曲水泥桥,跨于大河之上。
古时造桥需石工们从远处运来石块,匠工们费心敲打成适合的石料,方能用于建桥,一座桥所耗费之人工、物力可想而知。与今日建桥的方法和速度不可同日而语。
(作者:凌涛作者单位:金坛市农村经济研究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