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生活在金坛这么多年了,竟然金坛有这样的文化,真是妙极了!在以前,金坛市其实原名是金坛县,是一个小县城,在这座老县城里,有从一到十的数字地点,一个都不缺。这些数字地点,虽然有的是谐音,但与人们的口语音同字不同,世事沧桑,这些地名还是可以鲜为人知
一人巷。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在丹阳门大街通向白凉亭的一个巷口,看到墙上钉着一块木牌子,上书“一人巷”,甚是诧异,印象极深。原来这条小巷与西门大街上潘家竹铺旁的小巷相连,这小巷曲折幽深,只能一人通过,两个相遇,要侧身避让,下雨天打伞就更麻烦。那时有“飞檐走壁”功夫的人,手脚并用,能攀上高墙顶。如果戴望舒先生走进这条小巷,“雨巷”的桂冠一定会给它。
二码头。这石码头就在我家附近,码头旁只住了一户人家,主人叫袁瑞华。他拥有一个大院子,院里有一棵枣树和一棵鸡脚爪树,还种了不少蔬菜。要是有人找他,人们都说,他住在二码头。一户人家,独占一处地名。
三思桥。在过去县前街中段,其实这里边桥的影子也没有,只有一个类似涵洞的下水道出水口,俗称“暗桥”。因它在老县衙门前的大街上,许多击鼓告状的人要从这里经过,它提醒人们,打官司要三思而后行。
司马坊,四是谐音,有矢巷、思古街、司马坊等。它们的第一个字,音与四相同。
五也是谐音,孔庙门前的泮池,人们都习惯称它为“乌龟池”。“乌”谐音“五”。池中有不少放生的乌龟,繁衍子孙,它们常常爬到池边玩耍、休息或晒太阳,泮池是乌龟的乐园。所以,绝大多数人只知乌龟池而不知泮池。它像春草塘、刘家塘一样,既是塘名,又是地名。
陆家蜡烛坊和陆子茶馆。这两处本是店铺作坊、喝茶的地方,后来歇业,成为居民住处。老友冯缪生曾住在思古街的陆家蜡烛坊院内,别人问他住在哪里,他都说陆家蜡烛坊。只说思古街不容易找到他,如说陆家蜡烛坊,大家就很熟悉。这在人们心目中无疑已成了一处地名。北门大街上的陆子茶馆也是如此。一个院子里住几户人家,可说是今日居民小区的雏形。
七庙巷、七间头。七庙巷因一条小巷内有七座寺庙而得名。七间头即今火巷东南一带,有时也称学基。
八角井。这里古井的石井栏是八角形,便有了八角井的地名。古井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作出了无私的贡献。1986年,日杂果品公司在这里建大楼(今建设银行西侧),古井填没,井栏圈失去依靠,孤零零地蜷缩在墙角,一副可怜的样子。我无力帮助它,只能用傻瓜相机为它拍了一张照片。
九房巷。这巷里除沧浪浴室外,有李、曹和巢姓等几户人家,都是百年老屋,深宅大院。还有鲁班公所,我小时候曾随父亲到这里吃过饭。
石灰巷,十是谐音。在过去小南门大街南端有石灰巷。
据了解,这些数字地名,如今仍然存在的有矢巷、司马坊、七庙巷、八角井等,其余都在拆建时候消失了。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