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四》 多数计生思想已经不符合历史条件了
一、生育率会随社会经济发展逐步降下来,不会发生人口爆炸。
中国实施强制计划生育和一胎政策,重要原因在于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人口不控制就会大爆炸,从而使社会动乱走向自我灭亡。但是,世界所有发达国家和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生育演变历史表明,无需任何人口控制,生育率会随社会经济发展而逐步下降,并降低到世代更替以下水平。现在全球已经有70多个国家的生育率低于世代更替水平,而中国现在1.3左右的生育率处于危险的超低水平,所以国民真正应该担忧的不是人口爆炸,而是持续低于世代更替水平的生育率所导致的民族萎缩和民族灭亡!中国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的5.8快速下降到1980年的2.24,这时中国应该做的应该是确保生育率不要进一步的下滑,但中国却在1980年实施了一胎政策。1991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下降到1.8,然后快速下降到2000年的1.22。虽然中国人口从1991年仍然在增长,只不过是寿命延长的惯性延续。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建国前的35岁提高到现在的72岁,也就是说中国孩子一个不多生,中国人口也会因寿命延长而增加一倍——即由5.5亿变成11亿。但现在这种超低生育率注定意味着中国未来人口要大幅减少,只不过是国民对人口问题不了解而认识不到中国的人口危机。
二、少生孩子不能促进经济发展。
人口再生产是物质再生产的基础,人口的可持续性发展是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显然一胎政策是不可持续性发展的人口政策。只有持续造人,才能持续造物。人口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人口是经济实力的载体。强制计划生育和一胎政策严重损害中国未来的人口实力,使未来中国的劳动者和消费旺盛人口持续的大幅减少,必然严重损害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
生产和消费是经济硬币的两面,经济的发展需要两者的协调,任何一方的不足都会导致另一方的过剩从而危害经济发展。在全球生产过剩消费不足的今天,消费对经济发展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产能严重过剩内需严重不足的中国更是如此。中国一胎政策大幅减少孩子,从婴儿需求,到儿童需求,到少年需求,再到青年需求和中老年需求,都会依次大幅减少。现在孩子少了,儿童教育需求减少了,小学倒闭教师失业,这只是计划生育对中国产业影响的开始。依次人生成长中的各种需求人口的减少,中国产业产业将经历一次大清洗。现在是小学倒闭,明天接着就是大学、汽车、房产等众多行业的倒闭潮,而小学的倒闭就是其前奏。一胎政策不会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只能使现在发展更困难并且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制造危机。
从储蓄投资角度来讲,中国人有爱储蓄的特点,储蓄率本身就高,一胎政策加剧内需不足;中国的投资率一直很高,导致边际投资收益很低甚至为负,根本不需要再提高投资率,少生孩子加剧消费投资的失衡。2007年中国储蓄率高达51%,投资消费严重失衡,此时再少孩子提高储蓄率只会妨碍中国经济发展。就像环境污染了却没有获得经济发展,只不过是白白的浪费中国人力资本的发展,毫无意义的破坏中国的人口结构和损耗中国的人口实力。由于需求分上代人需求、本代人需求和下代人需求,少生孩子导致下代人的需求不足,因而会加剧内需不足,必须有外需来补偿,结果导致中国外贸进一步失衡。所谓计划生育提高中国人口红利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之说是非常值得商榷的,在前期也很可能是因加剧经济失衡而起反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透支人口的报复就会到来!
一胎政策必将使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人口老了的国家岂能发展更快?一胎政策使未来中国重老龄化,养老负担极重,社会资源被迫更大比例的投入养老,严重抢占用于发展的资源,这岂能有利于中国发展?面对一胎政策造成的老龄化飞速发展和未来的重老龄化危机,有人以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可以了。殊不知,跨国研究表明,由于老龄化降低人口活力、创新活力、经济社会活力且恶化投资预期,老龄化是十分不利于生产率提高的。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日本工业部门的投资大致相同,但美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明显超过日本。目前日本的投资额比美国多三分之一,但劳动生产率仍落后美国近20%,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情况也大致如此。
经济发展的根本依赖于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依赖于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来源于人口。人口的持续发展是人力资本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科技进步的强劲动力。减少人口,减少人力资本或降低未来人力资本发展的潜力,皆不利于科技的发展进步,因而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三、少生孩子不能提高人均GDP。
是的,现在一对父母养一个孩子看似提高了人均GDP。但未来,一个孩子养两个父母,是不是又要降低人均GDP?现在是一个孩子分一对父母的GDP,那未来就是两个父母分一个孩子的GDP,最终少生孩子只能降低人均GDP。所谓少生快富和提高人均GDP只不过是杀鸡取卵、饮鸩止渴,是十分目光短视。试想想,一个孩子不生,是不是现在提高人均GDP更快?是的。但是,一个孩子不生的国家未来别说有GDP,连民族和国家都亡了。
GDP从哪里来?天上不会掉下来GDP,人口减少你的人均GDP怎么会增加?人均GDP的意思是大家产值的平均大小,是价值创造能力的平均值,而不是人口去瓜分天上掉下来的GDP,怎么可能因为人口减少每个人的价值创造的能力就提高了呢?人均GDP从根本上来说代表生产力的高低,而生产力的高低取决于知识技术的发展。又知识技术的发展与人口的多少成正相关,也即是人口越多知识技术发展越快,人口越少知识技术发展越慢。因而是人口增加生产力发展快,人口减少生产力发展慢。结果就是,人口增加人均GDP增长更快,而人口减少人均GDP增长变慢。
况且,计划生育减少人口不可能是去杀人,那只能是减少人口素质更高、人力资本含量更高、创造力更强的新生人口。减少人口的实际结果降低了中国的人均生产创造力,减少了中国财富创造力更强的新一代,结果是人口减少中国反而更穷。在人口减少的过程,不单单是人口数量的减少,还伴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劳动者比例的降低。人口老龄化,必然是收入能力降低或收入增长能力降低。而劳动者比例的降低,必然是人均GDP的降低或人均GDP增速的放缓。比如一个421家庭,当最大一代退休时,给家庭带来收入的劳动力暴减2/3或4/7,很显然家庭极有可能变穷。人口减少,中国岂能更富?
生育是人力资本投资,而不是瓜分GDP的坏分母,但中国人却看不到这个远远比物力资本更宝贵而且是越来越宝贵的人力资本!低生育率的日本已经向我们证明,不是真的“少生快富”,而是真的“少生越穷”、“越生越富”。2007年日本家庭平均年收入退回到了1988年的水平。而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估计日本2024年的家庭财富将降至1997年的水平。现在日本人均收入与美国相比越拉越大,日本少生孩子了并没有更富,而是更穷;美国多生孩子并没有更穷,而是更富。不是越生越穷,而是越生越富——因为生育孩子是进行高收益的人力资本投资,一个国家怎么会因进行高收益的人力资本投资而致贫呢?
四、少生孩子减少人口不能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工资。
消费创造需求,需求创造就业。从怀孕开始,到大学毕业,这些未参加劳动的人口创造了大量消费。少生孩子,必然减少孩子的相关消费,特别是孩子创造的消费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因而少生孩子必然增大就业压力。况且,孩子需要人照顾,少生孩子则提高就业参与率,进一步增加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也许有人说孩子终会长大并进入就业市场。是的,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要就业岗位,但是这个年龄段也是人生消费最旺盛的时候,汽车、房产、各种电子电器等这时会被他们大量消费甚至是提前消费。就业来自消费需求,需求创造就业,他们旺盛的消费所创造就业岗位大于他们的就业需求,因而孩子长大了也不会增加就业压力,而是相反。
计划生育使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失衡,又使未来经济发展困难重重。就业跟宏观经济状况密切相关,计划生育危害宏观经济,无疑是要增加现在及未来的就业压力,并且不利于工资水平的提高。
计划生育提高了就业压力,由于就业的供方竞争扩大,必然不利于工资的提高。一胎政策使人口老化,年龄活力降低,创造力下降,就业竞争力降低,显然也不利于工资的提高。工资提高的长远动力来自科技发展,少生孩子减少人力资本放慢科技发展速度,自然不利于工资的长期提高。
有人拿血汗工厂说事,难道血汗工厂是因为人口多吗?血汗工厂的原因在于:1、中国对劳工权利保障严重不足,劳工保障的法律制度不健全;2、中国长期走低工资、低劳动保障、低人力资本投资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本身就容易制造血汗工厂;3、中国一胎政策大量减少内需,就业压力大,被迫依赖出口,而依赖别人自然就缺乏维持尊严的砝码。如果美国是13亿人口而中国是3亿,血汗工厂也不会是美国,因为这与人口多少无关。
五、中国可以养活自己。
2006年,孟加拉国人口密度为1109人/K㎡,沙漠上极其缺乏水和耕地的以色列为325人/K㎡,山地占国土60%的韩国为490人/K㎡,而中国仅为137人/K㎡。若说中国山多,可中国山地仅为国土的33%,为韩国的一半。若说中国西北缺水,可以色列土地60%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其中沙漠占了50%,人均水资源是中国的1/10。若说孟加拉国水热足人口承载力大,可我们的稻米单产比它高。若说中国人口分布不均,可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国家没有一个是人口分布均匀的,皆是以少数的国土承载多数的国民,城市化程度高的国家更是如此,如韩国的首尔地区集中了韩国一半的人口,中国只不过是处于中等水平。按人口密度计算,既然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可以养活33亿印度人、105亿孟加拉国人、47亿韩国人、34日本人、31亿以色列人、24亿英国人、23亿德国人、38亿荷兰人,难道中国人在这片土地上没有智慧和能力养活20亿中国人?
中国人均农用地计世界排名第32位,中国人均耕地世界排名第35位,人口密度世界排名第72位,在世界上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均靠中前位。况且,由于中国的非耕地性农用地面积很大,中国有利用非粮食食物资源的巨大潜力,中国水域、草原、山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农业专家张福锁认为,仅把现在农作物品种的优势发挥出来,中国就至少有50%~60%的潜力可提高。况且,通过改造中低产田、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等工程和生物措施等措施,中国的粮食产量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西藏之水救中国》认为如果从青藏高原调水到中国大西北,仅此一项中国就可以轻松地吸收和容纳5亿人口。而且,科技还在继续发展,中国的人口承载力远远高于中国现在及未来的人口数量,中国人根本无需担忧养不活自己。
六、少生孩子节约资源的想法是错误的。
随着全球化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源实际是没有国界的,根本不存在节约资源留给自己子孙后代的现实条件。资源少了你会买,你并不少用(加上科技节约的);资源多了你会卖,你并不多用(因资源多了浪费的除外)。一切的世界经济活动和世界贸易,都包含着资源的转移。不仅直接资源贸易是如此,还存在更多的间接资源贸易——除直接资源贸易外的其他实物贸易(如汽车、钢铁等)和和非实物贸易(如服务、技术贸易等)都发生着资源的转移,因为无论汽车、钢铁还是服务、技术,其生产过程都要消耗资源。而我们中国少生孩子无论是节约中国的资源还是节约了世界其他国家的资源,其实只不过是把我们中国少生孩子节约资源服务于其他国家的人口,是以消弱中国而强大他国。现实的世界时:无论资源再丰富还是严重缺乏资源,你使用的资源取决你对资源的有购买力的需求、世界生产的供给能力和国力的保障,与自身资源的多少无关。澳大利亚人口少,不会一个人吃三个人的饭;日本人资源少,也不会饿肚子,连我们这个第一钢铁生产大国还要进口它的优质钢材。
我们人口多了,经济实力强了,需求量大了,我们就可以到世界各处开发资源、入股矿藏。况且,人口多了,民间正在使用的资源和民间储备的资源也多了。万一突然来了战事,你军队可紧急动用的资源也多。假如中国人口萎缩成现在的1/10,那中国军队可紧急调用的民间资源也就下降90%。看那种情况资源更安全?
况且,资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经济与科技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人口多了,科研队伍强大了,经济实力强了(经济支持),新资源的市场大了(降低成本,提高预期收益),资源开发的速度就大大加快了。如核聚变,如果中国能率先完成技术开发工作,那就永远解决了能源问题。人消耗资源的速度是减法,可人创造资源的速度却是乘法。乘法比减法要快的多,那计划生育一定是大大降低中国未来开发新资源的能力。结果一定是,少生孩子只能降低中国的可用资源量,尤其是人均新资源量。
四大洋、南北极、月球、八大行星与小行星带,都没有定位主权,它们的资源量是中国实控国土资源的百倍、千倍、万倍、亿倍。而这些资源,才是中国长期资源安全的最大保障,但这些资源是要靠实力争取的。而我们中国,却自己缩减人口,预备萎缩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等于把这些资源预送给别人,最终危害自己的长期资源安全。
七、生态环境问题不是人口数量的罪。
生态环境问题不是人口数量的罪,而是人的生产生活方式造成的:人口再少,只要污染,还是生态环境恶化;人口多,人人为环保努力,生态环境反而因人口多而更和谐。我们中国人口密度仅137人/K㎡,而日本350人/K㎡,韩国490人/K㎡,新加坡人6376/K㎡。如果是人口多造成环境差,那日本、韩国、新加坡的环境应更差。但是,恰恰相反,他们的环境很好,人口最密的新加坡反而最美丽。国土面积不变,人口越多则单位国土的环保投入越多,所以新加坡可以建成漂亮的花园城市。因而,把生态环境问题归罪于人口数量是不成立的。
生产生活方式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分三类:负影响、正影响和中性。所以,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性质,即是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是产生了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或没有影响(中性)。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的人口密度比日本、韩国、新加坡小而我们的环境反而比他们差。而决定生产生活方式性质的因素是:经济技术水平、生态环境的法律制度、政府与公民的环保努力等。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们以GDP为纲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和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不力造成的。由于一味的追求GDP增长的速度,而对生态环境问题重视不足,因而目前中国单位产值能源消耗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甚至还是印度的2.8倍,而单位产值的排污量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几倍!以这样的方式发展经济,环境岂不污染,生态岂不破坏?
主张减少人口保护环境的人认为,少生孩子、减少人口可以促进中国环保的发展,其实是相反的。计划生育和一胎政策造成中国婴幼儿消费和最有消费活力的年轻人口的大幅减少,造成国内市场严重萎缩,内需缺乏。一方面,内需缺乏就必须争取国际市场来解决就业。落后国家要跟发达国家竞争国际市场就不得不牺牲环境成本。我国产品之所以廉价,劳动力廉价是一个方面,但那只是很小的方面,因为我国劳动生产率只是人家的几十分之一,劳动力廉价几乎被生产效率低下完全抵消了。大的方面在不计资源和环境成本、牺牲资源和环境。比如,2004年西班牙焚烧中国皮鞋事件。西班牙生产一双旅游鞋成本在二十欧元左右。而中国只要三到四欧元,甚至2欧元。十多欧元的成本差价怎么来的呢?主要就在环境成本上。例如,生产的皮革要使用硝酸盐,造成的环境污染相当高!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严重萎缩导致就业困难,劳动力廉价,国内消费难以承担起环境成本。征收环境成本税收又会导致产品价格大幅升高消费量大幅减少,就业更加困难,失业率更高,经济更糟糕[2]。结果,只好通过牺牲环境来解决内需不足造成的经济发展问题和就业问题,最终少生孩子使中国环保处于更不利的境地。
有人拿今年的西南旱灾说事。这是天灾,与人口多少何关?有人把2010年春的西南大旱归罪于中国人口多。西南大旱是天灾,难道人口少了就不发生吗?据郎咸平详实的分析,全球变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自然现象,主要是由太阳活动造成的,把它归结为人类的碳排放增加是一个国际阴谋(详见《郎咸平:气候变暖背后的阴谋》),而人类碳排放量增加所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并且还可以通过技术解决。是的,中国人口多了受灾人口也多了,但救灾的力量也更强大,而且人口密度大还可以降低人均受灾人的救护成本和水利工程的人均建设成本,人口多了更有利于抗天灾。
而人口减少,对环保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科技发展动力都会降低。并且人口减少不利于经济科技的发展,而经济科技发展水平对环保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少生孩子,减少人口,根本不可能利于中国生态环境的改善。
八、交通压力不是因为人口多。
认为中国人口多的人,常常举挤公交和春运难的例子,难道人口少了中国交通就更舒畅了?巴西人口比我们稀少,但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照样人口密集。由于经济发展对人口规模的要求和大城市对人的吸引力,无论人口多少都会往城市里挤,你挤不挤公交与中国总人口多少无关,而是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交通建设和你愿不愿做城市人有关。香港人口极其稠密,但香港交通很顺畅,倒是内地城市老堵车。
再说春运。中国人均铁路里程只有一根烟的长度,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显然不是因为人口多。春运难,真正原因在于:1、铁路投入不足;2、户籍限制,让农民工被迫到处流动;3、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劳动力与就业岗位分布错位;4、铁路经营垄断,体制没有活力;5、中国春节的习俗影响。
其实,无论是城市交通还是铁路,人口多可以使交通更便利。城市交通最快的是地铁和轻轨,但建设与运营成本大,只有足够数量的人口才能降低人均成本到经济适可的程度。而铁路也同样如此,比如京津高铁、京沪高铁让京津沪的交通更便利,而郑西高铁还迫使郑州至西安的航线全部停飞,人口多让这些固定成本高昂的便利的交通方式得到更好的发展,反而使交通更便捷便宜舒畅。
九、高房价是政府政策问题。
对于中国的高房价,有人认为是中国人口太多。其实,这种理论根本占不住脚。中国城市为什么房价高住房难?有人认为是中国人口多,所以房价高住房难。俄罗斯人口稀少,且从1992年就不断减少,但莫斯科照样高房价,这还能怪人口多吗?德国人口密度236人/K㎡,人均住房面积40平方米。中国仅为137人/K㎡,我们也按40平方米计算,全部城市化,平均楼层高度按10层计算,总共才需要5200平方公里土地,仅占国土面积的0.00054%。全国有2860个县区,平均每个县区仅1.8平方公里。即使是达到美国标准,人均住房面积70平方米,也仅需9100平方公里,平均到每个县区仅3.2平方公里。如果再平均到每个镇/街道,即使按照让中国人羡慕的美国标准那根本不值得一提。显然,中国城市高房价根本不是因为人口多。
中国为什么高房价?主要原因在于:1、中国国有化的城市土地供应制度,人为的制造城市土地供应短缺;2、地方政府的利益驱使,为了财政收入和GDP增长而不顾民生压力,对房价调控力度太低;3、贫富差距大,富人因穷人消费不足造成的实业利润低而只好选择投资房产,且因贫富差距大使财富集中因而富人有更多财力投资房,造成房地产投机泡沫严重;4、中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极易发生投机;5、大城市梦与发展不均衡使过多的人涌向少数大城市,结果推动大城市房价上升;6、***在房地产牟利;7、人口政策拉高房价;8、货币扩张、热钱涌入、信贷资金和股市资金大量进入房地产,推动房地产泡沫。如对城郊耕地的保护,让我们分析分析它的虚伪性。农村住宅按住房与非住房占地面积比1:3计算,城市按楼层15-30层计算,则农村住宅占用耕地是城市的60-120倍。这就意味着,每保护一亩城郊耕地,就要浪费59亩到119亩非城郊耕地。这叫什么保护耕地?其实是变相的浪费!所谓城郊耕地保护,只不过是地方政府想让自己的钱袋子鼓起来、地方官员想让自己“富起来”的借口。地方政府假借耕地保护的名,并携带城市土地必须是国有化的制度利剑,故意制造城市住宅土地供应稀缺,然后引发高地价和“官员致富”,进而制造出城市住房供应不足和高房价,让地方政府、地方官员和房地产开发商们爆赚一把,还让某些计生工作者有凭有据的宣传“中国的人口多造成了中国的房价高和人均住房面积少”。 另外,独生子女政策本身让原本用于养孩子的钱变成炒房子的钱(对中高阶层的人来说,少养一个孩子至少可以多炒一套房子),计划生育造成的性别比失衡让青年男性不得不买房子以“筑巢引凤”娶老婆(性别比失衡让女性和丈母娘有资格要求有房子,否则中国也可以像外国一样租房子也能娶老婆),同时独生子女政策也让只有一个孩子的父母愿意出高价为独生子在大城市买一套好房子,结果又进一步推动高房价。
十、减少人口不能提高人均医疗、教育等公共投入水平。
有人认为,人口少了,国家投入的人均医疗教育水平就高了。按此逻辑,是不是小国的人均教育投入就比大国高了?或者说中国34省分34国是不是人均医疗教育的国家投入就提高34倍?国家收入来自税收,而税收来自劳动者的生产创造。人口少了,劳动者少了,国家收入也就少了,人均医疗教育等国家投入并不能提高。相反,人口多了,像研发、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的人均支出就降低了,反而可以在医疗教育方面投入更高。另外,在人口减少的过程中,人口老龄化严重,老龄人口比重大,经济发展困难,养老投入比例太大,反而不利于人均医疗教育等公共投入水平的提高。现在少生孩子,看似可以提高孩子的人均教育投入。但是,未来老龄化严重,养老负担很重,少生孩子减少人口最终不可能提高人均医疗、教育等公共投入水平。
据不完全估计,2005年中国各级政府官员公款吃喝花费3000多亿,公车消费3000多亿,公款旅游出国考察3000多亿,仅此三项就达1万亿左右,而中国义务教育投入才2000多亿。中国行政支出世界第一,但中国教育投入却世界倒数。中国教育根本不缺钱,而是政府投入不足、财政资源被严重浪费。
十一、少生孩子不能提高人口素质。
首先少生孩子最终不能提高人均教育投入,这在上节已经说过。其次,人口素质和人口结构密切相关。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口素质的代际差别较大,但计划生育不可能去杀现在的活人,只能减少人口素质更高的下一代,自然平均人口素质就降低了。第三,少生孩子使我国未来老龄化严重,降低了国民年龄活力,因而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第四,人口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一个孩子投入资金多少的问题,更是一个成长环境的问题。但现实却表明,独生子女政策不仅是破坏了传统优秀文化传承,更重要的是它严重损害了孩子的成长环境,使独生子女的成长问题十分突出。第五,计划生育系统庞大,本身就要耗费许多财政资源,如果把这些资源都用到教育投入上,中国教育会更好。第六,计划生育给所谓“超生”家庭沉重罚款,这无疑要减少父母对孩子营养教育的投入。第七,强制计划生育的让那些所谓的“超生”父母东躲西藏,孕妇流离颠沛,降低了新生儿的素质。另外,计划生育造成对所谓“超生”孩子的歧视,许多无法入户口甚至无法升学,破坏了“超生”孩子的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