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我生于七十年代,与新中国同行30多载,对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没有父辈们感受深,但每天上下班,行驶在金坛城乡四通八达的道路上,也不禁思绪万千。回忆起我的家庭曾用过的各种车辆,从最初的独轮车、自行车、摩托车到现在的小汽车,真是短短三十年,印证大发展。
独轮车是我刚出生时家里唯一的交通工具,据说这是父亲的爷爷逃荒时,从苏北一直推到江南留下的传家宝。因为只有一个车轮,独轮车极易倾覆,尤其在载重时,需要很强的臂力。在模糊的记忆中,我和姐姐分别坐在两边,手扒着当中的车梁,晃晃悠悠,小车叽叽吖吖,父亲推着我们走亲访友,算得上是清贫童年的最大享受了。
少年时期,进入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效应逐步在农村显现。我们家里也借债买了辆拖拉机,专门搞运输,父母手上有了活络钱,所以第一辆自行车进入我们家庭。不过,当时自行车也算是奢侈品,不能随随便便就买的。因为姐姐考上了城里的高中,来回60多里路,一个礼拜回来一次,没自行车太不方便了,父母咬咬牙,买了一辆金狮牌女式自行车,车身亮丽,姐骑上去让我好生羡慕。
我那时也要读初中了,离家有十里路,我就缠母亲也要一辆,以当时的家庭条件当然没有成功。母亲对我说,你好好上学,考上高中也给你买辆。就这样,初中三年我靠双脚来回,也算是因贫得福,练就了一副好身体。到我真上了高中,父母没有食言,为我挑了一辆男式载重式自行车,漆黑的车梁,锃亮的钢轮,每用过一次,我都要仔细的擦洗保养,一点小毛病马上修理。三年高中下来,母亲开玩笑说,我考不上大学就让我开个修自行车铺,保正饿不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等我大学毕业时,我的目光“瞄上”了摩托车。记得村里第一辆摩托车是二冲程的重庆50款,一开黑烟直冒,耗油不比现在的小汽车低。看着人家脚一踩,油门一加,疾驰而去,瞬间消失在自己的视野里,那场景多让人心醉神怡呀!这个梦我整整做了4年!1996年我工作了,每个月工资按国家规定是480元,省吃简用攒了一年,终于可以有了一辆自己的摩托车,是无锡产的捷达90。第一时间骑回家,让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悦,自然也吸引了村里人的眼球,都说老申家的儿子不错,父母心里更是乐滋滋的。
老百姓的生活日新月异。一转眼,摩托车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有辆小汽车才那叫幸福,夏天遮雨,还能打开空调享受清凉;冬天挡风,还能吹上暖风热热手脚。尽管向往汽车,很长时间还是望车兴叹。逢年过节回老家时,懒得骑摩托车了,就花钱打个的士,享受一下有车族的感受。过了几年,单位实行车贴制度,拥有汽车的念头变得分外强烈,回家与老婆商量一番,决定量力而行,买个当时流行的夏利,先开起来再说。这不,夏利开了2年,觉得小了点,又换了一部大众。每天握着方向盘行驶在宽阔马路上,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日子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独轮车、自行车、摩托车、轿车,一个比一个先进,一个比一个舒服,充分说明了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我们这些人曾经吃过一点苦,但对生活从未失去过信心和憧憬。我为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为能赶上这样的社会由衷感到骄傲。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大的惊喜展现在我们面前。
作者:申国庆金沙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