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民间有俗语:外甥打灯笼——照旧(舅)。这句话其实也与年俗有关。过去,女儿出嫁后有了孩子,女儿的娘家也就是孩子的舅家,每年要给外甥送灯笼。“送灯笼”一般从正月初六开始,到正月十二三结束,为的就是到元宵节时外甥可以挑灯笼。
闹元宵,使春节的活动不再局限于家族内部,而发展为整个社会的联欢。“上灯圆子落灯面”,正月十三“上灯”的时候,江南一带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寓示着生活美好,团团圆圆。然后,张灯结彩,点“天灯”。其间,金坛地区还有许多颇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文艺表演,最出名的就是巨村舞龙灯、芦家调鱼灯、朱庄跳马灯。
巨村的龙灯始于明代,解放后,在破“四旧”中,一度被迫沉寂,1980年代开始恢复。按风俗,巨村的龙灯每年于农历正月十四“出龙”。“出龙”时鸣放爆竹,气氛隆重。“出龙”和龙过桥、过庙、过街道或遇到同行在表演,都要“打招”。
指前的芦家调鱼灯颇有水乡特色。芦家村地处在长荡湖畔,人们皆驾小船下湖捕鱼为生。晚上下湖将灯盏挂在船头上,一是以此照明,二是多捕鱼虾。接着,该习俗从船上移至家屋并在村落中竞相效仿,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挂灯”(也称“上灯”),正月十八“落灯”,每月初一和十五“挂灯。”此后,随着鱼灯样式的逐步进化,由船头屋舍张挂延衍为孩子们嬉闹舞动的吉祥玩具,继而成为一种娱乐样式。
鱼灯,顾名思义是以鱼为主要道具的表演,其形状有鲤鱼、鲫鱼、鲢鱼、青鱼、草鱼和龟、蟹、虾、蚌等。鱼灯进屋后表演者要唱歌说吉利话,还要给主人家送一对蜡烛,意为“送灯”。鱼灯出门离开时,主人则会递上红包喜钱或香烟等物以示感谢。待每家每户“送灯”完毕,便集中在一个大场上,开始表演跳鱼灯。鱼灯所唱的曲子除了固定的民间小调外,歌词都是表演者们视情即兴自编。
跳马灯主要活跃在城东的朱庄村和指前的庙圩村、风车村及洮西等地。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二以后,跳马灯就正式活动了,第一天是在自己村里,从次日起,便按照接应顺序逐次跳向周边乡村。马灯的始发地在本村庙门,每次出门时,铳声三响,鼓开道。按老规矩,马灯每到一村,都必须先到当地朝庙,拜见菩萨,然后从最东南角一家开始,向西一家一家依次登锣门拜年。每到一家,先由火流星在门外打场子,然后表演人马在锣鼓声中循环进门。此时,主人一般都有红包放在香案供桌下备作酬谢。拜年完毕后,马灯队便开往就近的一个露天大场上打团场,正式进行马灯表演。跳马灯一般在正月底或二月初即停歇。
其实,元宵放灯的习俗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后来流传到民间。每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举行灯会,大人们还会带着孩子挑彩灯,有动物造型,也有花卉造型,城乡通宵灯火辉煌,舞龙灯、耍狮子、调鱼灯、跳马灯等节目纷纷登场,整个节日的气氛达到高潮。
同时,元宵节还有一项重要活动猜灯谜。灯会上,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常常会贴有写了谜语的纸条,贴供游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有时,猜对者可以将贴了谜语的彩灯取走。
正月十八是“落灯”的时候,按习俗,人们都要吃面条,因为面条的绵长象征亲情长久。至此,整个春节的活动也就圆满结束了,人们又投入到新的一年忙碌中。
作者:金沙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