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学前街的大夫第早就没了,就连后来住在大夫第的十多户人家,也在几年前迁走了。这里的房屋建筑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一段淡淡的往事。
大夫,是官称谓,有御史大夫、谏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第,是上等的房屋,大宅门。大夫第在学前街中段,它的东侧是孔庙,即今日华中,西侧是老衙门,今日体育场。大夫第的主人姓符,在京城做官很少回来,解放后,这里改叫符家大门。年代久了,官邸成了民居,“王谢堂前燕,寻常百姓家”了。
符文锦是这位符大夫的第七代后裔,他是财政局退休干部,今年八十一岁。他说小时候,听他的曾祖母说起符家祖上的事,大约太平天国时期,符家就衰败了,变卖了房产,自己只住了三间。市二中退休的张明普老师也出生这里。他说:“我记得小时候,看见过符家大门上那块匾额,古铜色底板,竖写着‘大夫第’三个大字。宅门很大,门槛很高,两边还有石墩。从大门进去有一庭院,石板铺地,那是我们幼年跳白果、玩弹子的地方。”
符家大门内还有一座符家祠堂,这些建筑都很古老,后来房屋有了些变动,住的人家也多了,姓符的、姓蔡的、姓唐的、姓张的、姓王的、姓史的,十来户居民同住一个宅院,分门别户,分锅分灶,同一个大门出入,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里弄。
符家大门里年纪最大的是蔡月美的母亲,九十一岁,经历了清代、民国、解放,去年去世了。这些居民,老老少少,祖孙几代同住一堂,相对集中在一个特定空间里,房屋旧了,建筑老了,砖石磨光,墙壁斑驳,没有抽水马桶,没有现代设施。但时间久了,他们住惯了,老屋亲切,风火墙隔不开邻里感情,石门槛断不了彼此足迹。昔日阔绰府第内,洋溢着非常典型的江南小城风情。谈吐举止,进进出出,柴米油盐,尽显老百姓的生活本色。
符家大门我认识好多人,除了张明普、符文锦,还有蔡锁顺、唐云轩、唐顺娥、王舅生。房屋拆迁以后,各分东西,有的住桥东,有的住桥西,偶尔相遇,问候几句,谈些家常。不经意间,便会说起大夫第的过去往来。这些人连同他们的大夫第和符家大门,构成了一幅平凡的生活画卷,这就是老金坛。
作者:胡金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