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今日金坛城内的横街东路,已是柏油路面的现代化大道,街上高楼林立。但昔日的横街(从金坛市农村信用联社门前至丹阳门大街路口)一段,虽名为街,其实是寻常巷陌,巷内大多是低矮的明清古民居,粉墙黛瓦,早已褪色,斑驳的马头墙和摇曳的瓦楞草,展示着沧桑岁月。在日军侵华期间,许多房屋被烧毁,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初,依然有不少断垣残壁能见证日本侵略者的罪行。
这老街上有一处地方叫“行宫”,我那时每次路过这里,常会想起唐代诗人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寂寞宫花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首诗是对情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往事的感慨。“行宫”是皇帝出行住过的地方。那么,这横街上的“行宫”,是不是也有什么皇帝在这里逗留过?
有人说,元末至正十三年(1356年),朱元璋率军东征时到过金坛,可能朱元璋在这里住过,附近的小巷内还留下一个石马槽(我曾见到过),他后来做了皇帝,这里当然可以叫“行宫”了。不过,这位做过和尚的明代开国皇帝,似乎对寺庙颇有感情,曾住在顾龙山上的庙里,我小时候在庙里看到过据说是他睡过的“龙床”。他又在城里的河西庙留下“卜禔三立”的神话。然而,却没有朱元璋与横街“行宫”有关的传说。
另有一说是,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到过金坛,或与这横街上的“行宫”有什么关系。但旧《金坛县志》上并无乾隆到过金坛的记载,若是他真的在金坛住过一、二日,岂能不着一字?即使他到金坛来,也只会住在于敏中的相府,不会住到这小巷的一隅。
早年横街的“行宫”,大门朝南,圆形拱门,后来被拆掉。在横街拆建时,仅存三间一巷以及两边的厢房,坐西朝东,建筑风格具有明代特征。门前有很大一片空地,裸露的残砖碎瓦,星星点点的记载着往昔的规模。看来仅存的建筑,或许只是其中一处院落。空地西北角有一口老井,石井栏口径不大,略呈直桶形,是用麻石凿成,表面粗糙不平,积满厚厚的历史尘埃,有人说,这是一口唐代古井。这种石井栏,我在金坛城乡至今未发现第二个,它的石质,与茅山九霄万福宫内的梁代石井栏十分相似。
如今,寻常巷陌,斜阳草树,还有那口古井,均已荡然无存,连“行宫”的地名也消失了。它的旧址已成了今日“西禅游园”的一部分(这里有“行宫”旧址,应叫“行宫游园”才好,可给后人留下一点历史痕迹)。
对横街“行宫”,我疑是寺庙,但不知它供奉的是什么神像,问过许多老居民,都不知道。那年去郑板桥故乡兴化,途经高邮,因慕秦少游的大名,特地停车登上那里的文游台,也想沾一点文气,以充风雅。想不到这文游台原是“东岳行宫”庙,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年),是当地人民不能千里迢迢去泰山进香,就给东岳大帝建此行宫,便于顶礼膜拜。后来由于苏东坡到高邮时,与秦少游及当地名士王定国、孙莘老等在此读诗论文,后人为了纪念这段千古佳话,就将东岳行宫改名为文游台。
我由此想到,金坛横街上的“行宫”,一定也和文游台一样,是神仙的“行宫”,并非皇帝住过。后来徐永年告诉我,他早年听一位住在“行宫”里的老居民说过,这里供奉的是东岳大帝。果然也是“东岳行宫”!只是长期以来,人们大多称这里为“行宫”,省却了一个“庙”字,以致令人引起一些猜想。
作者:徐云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