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从功利来看,教育公平是就业公平的准备和前提。对个人来说,就业才能有稳定的收入;对国家来说,就业关系到民心安定,社会稳定;从伦理来看,教育是每个人的权利,教育公平体现了社会的平等价值,并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而是提高整个国家公民素质的必要条件。
不同的出发点对“教育”本身提出不同的要求。功利教育可以仅仅满足于技能训练和专门性知识的传授,但公民伦理教育则必须同时强调公民的责任、权利和正派社会的公共价值。
公民教育确实与就业有关。但是就业并不单纯是经济收入的来源,而是每个人尊严的保障。工作的尊严实际上是和某种“依附”的观念联系在一起的:第一种是传统的依附观,它把任何一种靠别人支付工钱的人都视为“出卖劳力”,都视为是对绝对主权的损害;第二种是资本主义的依附观,它把经常性的靠别人养活视为依附,但把劳动当作无产者自救的方式。失业造成依附,而劳动和财产一样,使人不需要靠他人的生活;第三种是社会主义的依附观,它认为劳动创造了一切经济价值,因此,任何不劳动的人实际上都依靠别人的劳动过活。
不劳动者就是社会的寄生虫。只有劳动者才是不需要依附他人的独立者。
但最根本的是,工作本身能给人尊严,因为在所有的动物中,只有人能够通过工作实现自己。因此,正派社会应该让一切要工作的人有机会工作。哲学家马各利特提出,需要将“就业”和“从事有意义的工作”做一个区别,“就业可以带来收入,但未必保证就是有意义的工作,”工作是否“有意义”,乃是一种主观判断,正派社会至少应以正派的荣辱观确认他人工作的价值,多多奖励一些“能力”或“才能”,比如独立思想、创新、与他人合作、利他等等,而不奖励另一些“才能”,如拍马溜须、损人利己、圆滑善变、对公众说谎欺骗等等。“才能”是一个社会性的价值概念,不是一个纯技能概念。
许多人把获得报酬或权势视为工作的意义,对工作的性质,或工作是否有益于大众根本不在乎。如果一个社会有很多人都这样看待工作的意义,那么这个社会是否正派便成了问题。人们之所以把金钱和权势当作工作的意义,往往是因为社会环境限制而无法实现他们工作的其他意义。例如,如果法律不能代表正义,律师就不会以伸张正义为其工作的意义;如果媒体只是为某些利益集团代言,记者也就不会以报道真实为其工作的意义。
工作的意义并不取决于它所谓的本质高下,而取决于它之所以获得社会尊重的原因。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所强调的正是这种意义。在一个普遍把金钱和权力当作工作意义的社会里,职业道德无一例外地遭受市场与权力结构的扭曲和败坏。这样的社会也一定不会是一个正派的社会。
作者:徐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