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除了纪录片,电影都是虚构的故事。这本是尽人皆知的常识,但这些年我却常常在观看完一部电影后,被电影中远在我生活阅历之外,也超乎我想象的故事所震憾,进而为故事中人物的命运,亦悲亦忧,久久地,有时竟长达数周。
《盲井》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故事发生在河南矿区,有两个人为谋财而害命,通过害人性命而敛财。他们先是把打工者诱骗到矿区,并害死在井下,然后再冒充死者家属向矿主索赔;一条人命3万元,他们屡屡得手,金钱似乎已使他们丧尽天良。直到有一天,当一个少年成为他们的目标之后,其中一个谋杀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在施害与保护之间难以取舍,最后他自杀在矿井之下。
矿难以及矿难中的死难者,在过去的一二年间不断地通过媒体,撞击着我们的神经,但像《盲井》这样的故事,依然鲜为人知。我之所以为之震撼,并且长久地为不幸的矿工们悲忧,还在于我知道现实中的阴谋和迫害,比之电影中的虚构故事更阴森、更可怕:在河南安阳、鹤壁与河北磁县一带的矿区,一个犯罪团伙先后交叉作案15起,在井下杀死了15名矿工,共向矿主敲诈30多万元。由于人们对井下死人已习以为常,致使这些犯罪竟隐藏了5年之久!
一条性命仅仅两万元!在象征性支付给死者家属四五千元之后,犯罪分子竟为了一万余元就可以杀害一个人!
令人辛酸的还有这样的细节:当死者家属从矿主手中接过微薄的赔偿金时,却提出一个额外要求:能不能安排自己到井下工作。
人活着是需要有尊严的,那就是在获得起码的温饱之外享有最基本的价值认同。而那些被突发和人为的灾难所吞噬的无辜生命,那些不幸被丧尽天良者所谋杀的矿工,还有无数仍旧在井下缺乏安全保障地工作着的幸存者,大多来自十分贫穷的农村,来自贫瘠的土地。他们向往过一种富裕者的生活,他们天生勤劳、肯吃苦,但多年的奋斗以及更为年长者的经历启示他们:只有走出家门,离开土地才能寻找到财富,才能寻找到生存的基本依靠。他们中的一些人浪迹异乡,漂泊在城市,有一些人被迫放弃了自尊不惜乞讨以求生存,所以当我在街头见到那些既不年幼也不年迈的乞讨者时,我并不会简单地鄙视他的懒情和无能,试想:当一个人连自尊都甘愿舍弃时,剩下的,只有勉力维持生命的乞求了。而更多的人,他们为了温饱,为了追求一种体面生活的朴素愿望,仍然希望通过劳动,通过最简单的体力付出以赢得合法的收入,既维持生命又维护尊严。当他们发现采煤这一“致富捷径”后,其实非常清楚这项工作的风险,但在求生的本能和追求有尊严的生活之间,他们选择了尊严———即使这有尊严的生命可能是令人恐惧的短暂,即使这种危险是多么的难以设防。
一个和谐的社会首先应当给予人以生命的保障,假如人们凭借诚实的劳动和对规则的遵守并不能获得生命安全的基本保障,那么人们宁愿舍弃这种貌似有尊严而实质上最缺乏尊严的生活。当人们生存在缺乏生命保障又没有尊严的环境中时,极易滋生以残存的尊严苟且偷生的念头,于是乞讨不以为耻、偷盗可以成风、诈骗得以盛行、抢夺屡见不鲜,于是人们笑贫不笑娼,重财轻义,甚至以生命作赌注,杀人越货。作为衣食无忧而享受到足够尊严的人们,读着报刊电视中的一则则惊人心魄的新闻,那感觉就如同看邻人出殡,那痛苦总是隔了一层,虽然人们把一个个不幸遇难的矿工,一个个误入歧途的贫困者当作真实存在过的生命,但很难体味到他们其实就是和我们自己一样,是一个有感情有思想的人。并且,他们中的许多人,假若不是因为被迫放弃尊严,他们的灵魂也许比许多富裕者更为高尚,他们的精神也许比有的权贵更有价值。
前年,湖南某地矿难中一名遇难矿工在安全帽内用粉笔写下“欠×××(人名)××钱”“借××(人名)××(物)”的遗言,曾经让多少人流下感动和惭愧的泪水,对照这些生活在贫困中的底层人物,许多人是要自愧不如的。
享有规则制定权和秩序重组力量的富裕者以及拥有话语权的所谓中产阶级,对底层民众尊严的漠视,也许才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真正的盲井。
作者:夏桑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