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有一故事,说在一所大学的毕业典礼上,老师希望学生毕业后每年读一本书,学生们都觉得这个要求太低,看十本都行;十年后,师生聚会,老师问学生们都读了些什么书,学生们则面面相觑,因为他们都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现实似乎也是这样,据调查,从1999年起,我国国民的读书率连续5年走低,从1999年的60.4%下降到2003年的51.7%,我国识字的人中只有一半在看书,有日常阅读习惯的人仅占国民总数的5%。
现在的人都忙,50.6%的被调查者说忙得没时间读书。听上去好象是这么回事,一周7天,除去5个工作日,不算用于孝敬老人、养育子女、操持家务、锻炼身体的时间,真是没有多少空闲读书。要是再多些交际应酬,或有麻将一类嗜好,更是忙不过来。
不可否认,在电视和网络覆盖每个角落的时代,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样的,有人读书少了,知识文化水平未必下降。也有人认为,国民的阅读率下降,“其他率”必然增长。如今,开卷也不能说肯定有益,五花八门的出版物免不了让人眼花缭乱,读什么不读什么很有选择的必要,看假书上当的大有人在。但话又说回来,书籍作为传统的传播载体,其优势是电视和网络无法比拟的,因此,读书依旧是开拓眼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
试想:一个人如果少开两次会,少应付两个饭局,每次会议和饭局再减少一个小时,省下的时间读一点值得一读的书,一小时读十页,一个月读一本,积少成多,积小流成江海,于自己、于社会不是都有益吗?
往大了说,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决定性的标准应该还是科学教育的程度以及知识文化的积累。
作者:袁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