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忙时在家“跑田头”,闲时外出“跑码头”。在薛埠镇,就有这样一群“两栖型”农民,无论是农闲,还是农忙,“巧”跑、“领”跑,鼓起了钱袋子,跑上了致富路……
薛埠镇上阮村孙小娣,刚刚收到了丈夫邓生青从南京寄回来的10000元打工工资。丈夫告诉她,等秋收秋种时他就回家。原来,邓生青家里有8亩责任田,15亩山地,每到农忙,他就在家里忙“田头”,大忙一结束,就去约定好的地方“跑码头”。一年下来,“田头”的收入加上跑“码头”的收入并不低。而在薛埠镇,像邓生青这样的“两栖型”农民多达5000多人。
薛埠镇从事纯农业的农民占有一定比例,他们在农村都有自己的承包地,每遇农忙,由于季节不等人,需要突击抢收抢种,人多好种田此时就派上了大用场,但是,短短的农忙一过,他们就相对要轻松许多,一年中有大半年处于农闲而白白耗费掉,着实可惜。因此,一些头脑精明的农民一改往年耗“闲”,在跑好“田头”的同时,走出家门跑“码头”。山蓬村农民刘水琴、张晓庚夫妇有9亩茶田,每年他们只在春茶茶叶价格高时在家忙一季春茶,随后把茶田包给别人管理,夏秋茶采摘收入归代管人,这样他们便可以放心在外打工,两人一年下来,年收入在6万元以上。
为了让更多的农民能够利用农闲走出家门“跑码头”,拓宽增收渠道,薛埠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由镇财政、农服站、科技办、劳动保障所、成人教育学校等部门牵头,邀请专家进村到户进行授课,免费举办服装、电工、电焊、家政、制茶等实用技术培训20多期,为农民闲时外出打工“充电”。
“跑码头”也常带来意想不想的商机。该镇农民苏润清在“跑码头”中发现,城里人对生态红薯很是青睐,而村民种植的大量红薯却没有满意的销路,为此,他在村里成立了山芋生产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了本村及周边近千户农民,不仅增加他们的收入,也为自己带来不错的回报,实现了双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