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成为金坛论坛会员,与千万金坛网友开启缘分旅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现在注册
x
于敏中的祖父于汉翔生了5个儿子,长子叫于树范,其他四个兄弟依次名为枋、梓、柟、楩。其中于树范、于枋和于梓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康熙下江南巡幸时,由庠生应诏参加了六部以诗、词、赋为内容的应试考试,试后都被录取为一等,召入内廷教习,以监生的身份参加了清史馆的编写工作。及年长以后,他们都又考取了举人、进士。于树范任浙江宣平知县;于梓任广东东莞知县;于枋则留在京都为翰林院编修。成婚后,于树范、于梓两家都人丁兴旺,唯有于枋后继无人。于是于树范将次子于敏中承继给于枋为嗣子;于梓以长子于文骏承继给于枋为嗣子。于文骏年岁长於于敏中,他们以年齿为序结为兄弟。于枋给文骏取字逢伯,给敏中取字叔子。于枋将胸中所学悉数传授给他们,并送两兄弟到扬州安定书院,拜在书院山长金坛硕儒王步青己山先生的名下为弟子读书。他们勤奋刻苦都成了诗书滿腹才华横溢的英俊后生。
有一次他们回到家乡结伴去茅山春游。行至唐代隐士秦系的住处,即景生情,由于文骏起首吟了一首《秦系山房》的诗:“老尽芸香与蠹鱼,孤怀终日爱闲居。当时却笑陶贞白,只此山中拜诏书。”诗中说,年老的秦系象一个饱食书香的蠹鱼,满腹经纶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就隐居在浙江剡溪边的山中过着清闲的日子。由于世俗的干扰,和夫人分手后独自来到江苏的茅山隐居修炼。生性幽默的秦系当时还嘲笑隐居在这里的陶弘景,既然不愿再出山做官,为什么还要接受梁武帝的诏书和他书信往来关心国家大事呢?于敏中接着亦吟了一首《秦系山房》:“春山寂寂洞天幽,曾有高人此地留。一夜桃花新涨急,石池犹认墨花浮。”于敏中的诗意说,在大好春光里,这第八洞天的幽景,却如道家养生的仙境一般。在唐代,这里曾经有象秦系这样洞察世事的高人在此隐居。昨天夜里下了一场桃花雨,沿着墨溪急泻下来,让石墨池中充满了墨色的水花,这墨花飘浮在溪流中象诗人歌喉中发出的音符一样,一路吟唱而去。
乾隆三年(1738),于文骏、于敏中兄弟同往京城参加北闱的考试。结果23岁的于敏中高踞榜首,中了一甲一名的进士,成为有清一代最年轻的状元,于文骏是于敏中榜的北闱副榜进士。于敏中在京授翰林院修撰一职,主持翰林院的编修工作。于文骏放了外任,授他为唐县知县,后转为湖南桃源县知县,又调会同县知县。
于敏中相貌魁伟,性格敏和,一直受到清高宗弘历的信任,轮值于懋勤殿。于敏中的书法字体俊秀遒劲,受到乾隆帝的赏识,命他抄写《华严》、《楞严》两部大乘佛教经典。以后乾隆帝又迁升他为侍讲学士,曾到山西省主持乡试;到山东省做督学;到浙江省任学政。到乾隆十五年(1750),就轮值到皇帝的上书房行走,官迁内阁大学士。乾隆十八年(1753),又到山东为学政,以后又提升为兵部侍郎。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于敏中的生父于树范去世,上报朝廷,回金坛丁忧替生父守孝。过了一年,回到北京任刑部侍郎。乾隆二十三年(1758),于敏中的嗣父于枋谢世,又回籍治丧。没有多久,于敏中的生母又去世了,因在守丧期间,他就没有向朝廷禀报,被御史朱嵇弹劾。说于敏中:“两次丧亲,蒙混为一,守制期滿就想到京城做官。”还说:“朝廷六部的大臣和外任的封疆大吏都感到惊异,不应该不为生母守孝就上任办事”。对于御史们的弹劾,乾隆帝竟然下诏书原谅了于敏中。到了期限又给于敏中授了官,调他到户部管理钱法堂的事情。到了乾隆二十五年(1760),乾隆帝就任命于敏中为军机大臣。于敏中遇事敏捷过人,每次皇帝交给他的事情,他都办理得非常符合皇帝的意图。到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帝又擢升于敏中为户部尚书。
于敏中仅有一子名叫于齐贤,在京参加乡试,没有考中。乾隆帝感念于敏中长期在内廷辛劳,加恩依照尚书的品级荫封于齐贤为刑部直隶司郎中。于敏中的正室发妻(于齐贤生母)早卒,乾隆帝特加封二房夫人张氏为淑人。于敏中和张淑人所生之女于珊兰后来嫁给山东曲埠孔府孔昭煥之子孔庆鎔。因为于敏中受高宗弘历的青睐君恩深重,此女适孔府后便传出“公主下嫁”的迷团。
于敏中在朝为官,没有忘记在外省为官辛苦的于文骏。于敏中将其三子于时和(字梅谷)接到京城,教养多年,又为他捐了刑部广西司员外郎的官职。于文骏在湖南道通县知县任满回乡后,金坛每遇旱涝灾情,于敏中都委托于文骏替他捐资代纳漕耗,以救乡人脱于饥饿的困境之中。又置义田1200余亩交给于文骏管理,田亩收入救济贫苦无告的族人和乡民。在教育方面,于敏中更注重培养族人读书入仕。于文骏的长子于增(字菊溪)官任浙江盐运经历使;次子于尧臣(字熙载)授州吏目;幼子于时兆(字子应)任顺天府北路同知。于敏中的胞兄于敏功(字君益)的儿子于希贤(字韦傅)为候选通判;于企贤(字思追)为安徽候补县丞。于文骏能根据轻重缓急将这些方面的事情处理得十分妥善得体,使乡人都称赞于敏中有范文正(仲淹)之遗风。
作者:朱一明
|
|